據《科技日報》近日報道,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最近透露,中國已將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列入國防科技工業“十三五”規劃和核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目前已開展相關標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他說,該平臺建成后,預計將率先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氣開采等領域。
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又稱海上浮動核電站。2016年年初,國新辦舉行的國內首部涉核領域的《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透露,中國的海上浮動核電站正在規劃當中。中國致力于建設海洋強國,而海上核電站有利于中國對海洋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利用。
王毅韌說,中國要建設海洋強國,對海上資源的開采非常重要。但在海上作業,能源是個問題,目前的方法是帶著柴油發電機,但很費事,對海洋環境也不好。同時,西沙、南沙群島有人居住和生活,他們所需的能源也要依靠柴油發電機。此外,未來一些大型船舶,也需要海上核動力。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應用前景廣闊。
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的工作原理是,把核反應堆安置在船舶上,由船舶開往那些需要電源的海洋,比如,南海、渤海和東海。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在國內屬于首創,盡管中國核動力平臺的研發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已擁有多艘核動力艦船,民用核動力船舶建造尚無先例。
不管反應堆是安置在核動力艦船身上(比如潛水艇和航母),還是安置在民用的船舶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這在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
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好比是把一個在縮小版的陸地核電站移植到船舶身上。不過,由于陸地環境和海洋環境存在巨大差異,相關的技術要求自然有異。基于海洋的特殊環境,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的反應堆結構緊湊、重量集中、重心低、抗傾斜,搖擺能力和抗沖能力強。在設計時,反應堆充分考慮海上臺風、海冰、雪載荷等對核動力裝置的影響。
在2015年5月的第三屆能源論壇上,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多用途模塊化小堆總設計師宋丹戎稱,用于海上石油開采方案的浮動式核電站ACP100S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其設計、試驗、關鍵設備研制等環節均已貫通,可很快具備工程應用條件。
ACP100S當時計劃2016年完成工程初步設計,工程開工;2017年,完成工程主系統施工設計,船體下水;2018年,完成電站主設備安裝;2019年,電站建造調試完成,并投入運行。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是中核集團旗下單位。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核集團官網此前公布的消息注意到,1月20日,中核集團、上海市、中船集團在京簽訂了三方投資平臺《合作意向書》,其內容是“出資設立海洋核動力裝備投資平臺”。
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表示,上海市是中國船舶海洋工程產業、核電裝備產業的發源地和重要基地,具備實施產業創新重大工程項目的基礎條件;中船集團是中國造船規模最大、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最強的造船集團。此次合作三方強強聯合,能夠促進國家相關項目的產業化發展。
官方資料顯示,國家原子能機構組織行業權威專家進行了多輪論證,確定采用成熟技術改進的方案建設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王毅韌介紹,該方案是用現在陸地上使用的小型反應堆,改造后用在海上。
根據《科技日報》上述報道,目前,中國已安排專項科研經費,先行開展相關標準規范研究,重點支持總體設計及安全技術、關鍵設備設計試驗、運行維修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在自主研發的同時,也在跟俄羅斯商談合作,以求加快進程。
在陸地核電站投建有限的情況下,海上核電站的建設帶動有關核電設備企業的發展。海上核電站涉及的相關概念股有中國核電(601985.SH)、江蘇神通(002438.SZ)、臺海核電(002366.SZ)等。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