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川慶物探山地分公司“塔西南杯”第三季度安全優質工程勞動競賽評選揭曉,山地三隊施工副組長宋小川榮獲“優勝個人”獎。競賽委員會對他的評語是:長期在一線把關質量,情況細致到每個作業點準確無誤,每天與群山做伴,與巖羊為伍,“責任”二字重千斤。
“楊剛機長,你這段井位2139與2147兩口井的井底高程控制不符合設計要求,要返工啊!”“劉機長,鉆到哪個井位了?這幾天你們那的電臺通信效果不好,施工還順利吧?”“宋組長,今天鉆1762號井,惱火得很,主要是路遠山陡,走一趟至少要4個小時,要不你就不用去了。你放心,我保證質量。”鉆井四機場機長劉躍志對前來監督井深質量的宋小川邊說邊拍胸脯。“我當然相信你,但還得到現場去看了才作數。”宋小川一邊往山上爬,一邊對劉躍志說:“有事你忙,我找得到地方。”
作為山地三隊施工副組長,宋小川每年在家休整的時間比其他員工都短,通常要提前20多天到工區踏勘測線,一開工又被派駐前線指揮點,重點負責鉆井質量監督把關,及時向隊上反饋生產中的難點,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供領導參考。每天他還要調查統計各機場施工進展情況,為班組協調、加快生產進度提供依據。
宋小川每天早早地在指揮點搭材料車或水車到某機場營地,與機長交流情況后,就爬山上測線到鉆井現場檢查。井場路近當天就可返回指揮點,路遠的話就回不去了,只有在機場營地或山上守機器的“鴨兒帳篷”里過一宿。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山地隊施工期一般為9個月至10個月。宋小川一年時間大多上是在戈壁大漠中度過,穿行沖溝、攀巖越嶺,夏天烈日炙烤,冬天寒風徹骨。粗糲的巖石一個月要磨破他兩雙膠鞋,手臂和小腿常是一片片淤青和道道劃傷。日復一日,他行走于昆侖山層巒疊嶂的山谷、萬刃齊張的峭壁。地質員出身的宋小川有著巖羊一般矯健的身手和巖石般堅韌的性格,再苦再累,從不吭一聲。
今年5月,他腰部扭傷,痛得直冒汗,不得躺下休息幾天,服了止痛藥后仍堅持上山。他清楚鉆井質量和進度的監控一天都不能耽誤,隊上等著放炮采集呢。
年方四十的宋小川到塔里木搞勘探已有11個年頭了,天山南北、喀喇昆侖山腹地留下了他艱苦跋涉的足跡。他是山地三隊2010年評選出的兩名“三星級”員工之一,2011年5月、6月、7月連續獲“星”,目前是該隊唯一的“三星級”員工。在今年塔里木盆地柯東斷裂構造帶施工中,宋小川再一次以自己辛勤的汗水在昆侖之巔揮寫下了美麗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