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黃三角”的東營,沒有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的交通要津地位,缺乏工商業傳統和基礎。在它立市的最初30年里,石油,幾乎是這個城市的唯一支柱。
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東營像很多拔節式生長的資源型城市一樣,突然陷入了停滯:伴隨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開采了50年的油田進入衰退期,東營境內大區塊、易開采、質量高的油藏已基本開采殆盡,勝利油田不得不更多地向海上、市外找油,石油單位集聚的西城顯出空心化的疲態,勝利油田與東營市的合體形式逐漸解體。
為防止“油盡而衰”,必須要積極培育新興主導產業。
雖然石油化工及鹽化工、橡膠輪胎及汽車配件、有色金屬、石油裝備四大產業集群已具雛形,轉型陣痛中的困難依然不少:東營原有的石油及化工產業技術難度不高,高端人才儲備少;多年的石油化工產業對環境的破壞,也有待修復。
在經過了短暫的迷惘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服務業等接續替代產業,由能源基地向綜合城市轉型,成為東營必須面對的選項。好在,相比其他資源衰退型城市,東營找到了轉軌的方向和資源:
首先,底子好,經濟基礎較好,有更多的財力支持騰籠換鳥;
第二,區位好,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黃藍經濟區,省域經濟結構好、基礎強、帶動作用強。
第二,資源好,人口基數小,土地資源多,經濟基礎強,公共設施完備;第三產業缺口大,后發動力足。
近年來,轉型效果逐漸顯現。2015年,東營GDP總量超過大慶。2016年,東營經濟增速達到7%,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好于同類石油資源型城市,除油田外的地方經濟,已經占全市經濟比重提高到89.3%。從2016年GDP數據看,在各大石油城當中,東營市的GDP和人均GDP都位列第一。目前東營也是繼鄂爾多斯之后,中國人均GDP排名第二高的城市。
在政府的激勵和引導下,曾經服務于油田生產的周邊和下游產業日漸占據城市經濟中心地位。變化發生在城市布局上,是市政單位及服務業集中的東城日漸繁榮;在就業和婚姻市場上,則意味著新能源、金融、互聯網成為了新寵,這意味著——在東營,包括這些油田二代在內,人生贏家的定義悄然改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