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煉油企業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轉型的過程中,政府應對不同企業轉型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同步進行關停和并購。要防止“一窩蜂”轉型使市場出現無序競爭,陷入重復建設、重復過剩、重復治理的怪圈,2019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齊魯石化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韓峰提出上述提案。
中國煉油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今年1月16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8年國內煉油能力至少過剩0.9億噸,煉油能力過剩的情況在2019年或將達到1.2億噸。與此同時,國內化工產品仍供不應求,如乙烯在2020年仍有約2000萬噸/年的供應缺口。
韓峰表示,在上述背景下,不少煉油企業均在謀求向化工轉型,并在轉型過程中出現了“一窩蜂”投資金、鋪攤子、上項目的情況。部分轉型企業還存在基礎建設薄弱、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等問題。
他建議國家統籌布局,做好頂層設計,對不同性質的企業統一對待,結合企業的產量、質量、發展空間、所在的區域等要素分析轉型的可行性;另外,在轉型的過程中同步進行關停和并購,產能小、污染重、技術落后的企業直接關閉。區域相近、產業結構相近的企業進行并購,實現由小做大。最后選出真正適合向化工轉型的企業。
韓峰強調,要防止煉油企業“一窩蜂”轉型帶來化工市場的無序競爭,把當下的問題轉移成未來的隱患,陷入重復建設、重復過剩、重復治理的怪圈。
目前國內煉化產能過剩情況加劇,2018年12月20日,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稱,由于近期民營大煉化投產,中國煉化產能增量將創5年新高。2019年,中國煉油能力增加4500萬噸/年左右,該增量全部來自民營煉廠。其中,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的投產將帶來約1000萬噸成品油供應增量,大于同期成品油需求增量600萬噸,成品油過剩及競爭壓力激增。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