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上垟鎮木岱村機耕路、灌溉渠修繕好了嗎?今年年初轉給他們的扶貧款是否都惠及村民?”近日,帶著這樣的疑問,麗水石油公司扶貧領域專項監督小組工作人員走訪今年公司5個扶貧點之一的龍泉上垟鎮木岱村,實地開展摸排。
龍泉上垟鎮木岱村是麗水市的一個貧困村,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主,收入渠道單一。去年,一場大雨突然來襲,將木岱村農田機耕路沖塌,道路中斷,路段中包含一段水利灌溉渠也因此遭到破壞,無法正常灌溉。機耕路是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具出入田間地頭進行農田操作的通道,水利灌溉渠是保障農作物收成的重要設施。一場大雨卻沖斷了農民來年豐收的希望,這對指望著種植農作物脫貧致富的368戶村民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從當地政府那得知木岱村無力完成機耕路和灌溉渠的修繕時,麗水石油黨委立即開會討論,決定將木岱村作為2020年幫扶點之一。2020年1月1日,3萬元幫扶款通過當地慈善總會撥付給該村。
“3萬元的扶貧款就是一場及時雨,在我們一籌莫展求助無門的時候,給全村帶來了生機,不僅修復了機耕路,灌溉渠,更修復好了368戶,1777名村民今年的希望。” 木岱村書記面對麗水石油扶貧領域專項監督小組的工作人員動情地說,“這筆錢對我們村來說太重要了,你看,我們賬目清晰,從預算、概算到決算,每一筆錢我們都記錄在冊,并在村務欄中公示。”
越是艱難,越是要將每一筆錢用在刀刃上。在看過扶貧款的使用情況后,專項監督小組的工作人員在村委帶領下,還參觀了新修建好機耕路和水利灌溉渠。
一開春,村里的機耕路就通了,水利灌溉渠也恢復了往日生機,比起洪水的無情,麗水石油公司及時轉到村委賬上的這筆扶貧款,正逢其時,對整個村的農耕產業就是一場“及時雨”。眼前,村民濃厚的干勁完全沒有受疫情影響,田地間到處都是村民俯身干活的情景。
今年是實現精準扶貧決勝之年,作為國企,麗水石油切實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擔當,始終致力于村情實際,堅持“扶貧要扶到村民的興頭上”,精準施策,3萬元人民幣不多,卻是一場“及時雨”灌溉了木岱村700畝“脫貧田”,這將長期惠及木岱村的700多畝田地,368個家庭,1777位村名,助力木岱村高效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梁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