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中國環境報
????(圖為 2016-2020年中國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數量及規模 摘自《簡報》圖片來源:中國環境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要加大對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
????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5年來,綠色債券支持領域日益廣泛、創新能動性不斷提升,那么,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新要求下,綠色債券市場如何進一步發展,助力目標實現?
????發行總量一直在增加
????發行規模多年世界領先,發行主體更加多樣化
????“2020年,中國境內外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2786.62億元,累計發行規模突破1.4萬億元。”日前,由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綠色債券市場2020年度分析簡報》(以下簡稱《簡報》)指出。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史英哲表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已有5個整年,從發行總量看,一直位居世界領先地位。2016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2018年兩年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依舊位居世界第一。
????“5年來,發行總量一直在增加。2020年,由于市場激勵欠缺等因素影響,發行總量較2019年有所下降,但從發行結構來看有很大亮點。”史英哲說。
????他指出,此前,綠色金融債券發行主體中,銀行機構占了六成到八成。比如,2016年境內發行的2052億元綠色債券,金融債達到1550億元,其中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各發了500億元。2020年,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14只、322億元,占市場比重僅16.4%。由非金融企業發行的綠色公司債、企業債、債務融資工具共計1612.5億元,占比82.2%,打破了一直以來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的局面,體現綠色債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實體企業也就是非金融債占比越來越高,發行人更加豐富,說明參與綠色債券的市場更加多層次,從這個角度,說明綠色理念被社會更廣泛地接受。”他說。
????同時,《簡報》數據顯示,從發行省份看,5年前只有11個省份參與發行綠色債券,2020年發行貼標綠色債券的省份有21個,非貼標綠色債券發行實現了省份全覆蓋。
????“不過,地方和地方之間對綠色債券認識還是有較大區別。”史英哲表示。從貼標綠色債券看,北京市發行規模最大,廣東省位居第二;江蘇省發行數量最多,浙江省位居全國第二。整體看,6大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省份表現突出。非貼標綠色債券方面,北京及部分東南沿海省份領跑市場,發行規模過千億元,西藏、青海發行規模不足百億元。
????綠色債券都投向哪?
????投放領域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密切相關
????《簡報》統計發現,這些綠色債券幾乎都投向綠色產業,投放領域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密切相關,比如投放資金最多的是清潔交通和清潔能源,占五成以上,其次是用于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污染治理項目等。
????“自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后,各行各業都非常重視,開始著手研究,并設立目標、制定路線圖,未來,當企業將碳減排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可能會催生一些投資重點,那么機構就可以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的方式提供資金,支持其融資。”史英哲說。
????他認為,要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強規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是重要的切入點。“發行綠色債券,需要對投資項目的環境信息進行披露,包括碳排放的信息,這些信息有助于未來的碳排放市場建設,培育機構的環境意識,也有助于相關研究開展和政策制定。”
????記者了解到,在中英金融機構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試點中,工商銀行與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分別擔任中方及英方試點牽頭機構,組織推動試點金融機構根據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氣候信息披露框架進行環境信息披露。3年來,試點取得積極進展,中方參與機構已增至15家,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等多種金融業態,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
????史英哲表示,環境信息不僅要披露,還要測算項目產生的環境效益,根據可測量的成果給出評價,并采取正向或反向的激勵機制,鼓勵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表現優良的企業。
????此前,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的綠色投資排行榜和銀行間市場的承銷排行榜,就是建立評價機制的典型案例。另外,地方政府如江蘇省出臺了綠色債券財政補貼政策,通過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促進綠色債券發行,比如對環境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和綠色債券進行貼息,對于長江生態修復債券等綠色債券,按年度實際支付利息的30%進行貼息,貼息持續時間為兩年,單只債券每年最高貼息不超過200萬元。
????與此同時,他認為還應加大綠色債券市場環境意識普及和教育。“2020年非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達1.67萬億元,同比增長近三倍,這一方面反映了綠色產業市場的潛在需求,另一方面,為什么有些機構發行債券募集的資金用到了綠色領域,卻沒有貼標?這說明大量發行人的綠色意識還不夠強。”
????總體來看,《簡報》研究結果認為,伴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綠色債券市場在自身推進標準統一、實現規范發展的趨勢下,對于應對氣候變化整體進程的支持力度有望長期提升。
????(原標題:綠色債券如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