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化工園區建設也邁上了新的臺階,這些園區的建立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如何有效防范風險,確保生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眾人關心的問題。
從現階段來看,我國化工園區具有一些共同特點:有產業發展規劃,無安全規劃;有單個企業安全評價,無化工園區區域安全評價;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不僅高度集中,而且數量巨大,一旦發生事故,影響巨大;化工園區應急系統建設工作還剛剛起步,技術、人才、資金都比較缺乏。業內人士指出,未來15年到20年,化工園區生產安全問題將進一步凸顯。
安全研究專家指出,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時期處于安全生產事故的“易發期”;我國未來10~15年正處于由人均GDP1000美元~GDP3000美元的時期。在目前體制下,考核各化工園區有關領導政績的主要指標還是“GDP”,因此,怎樣吸引更多的投資商到本地來投資還是擺在園區領導面前的一道極為棘手的難題。對投資商而言,除了各方面的政策優惠以外,還非常關心投資企業所在區域的安全設施設置。
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7月11日發布的公告:目前在建的石化類工業項目7755個,總投資10162億元,81%分布在我國的大江、大河、大海附近,45%是重大環境風險源,一旦發生各種安全、環境事件,后果不堪設想!
令人擔憂的是,大部分化工園區還處在建設階段,安全工作,特別是園區應急體系建設工作還未提上議事日程;人才、資金、技術還比較缺乏,制約了園區應急體系工作的開展;部分化工園區安全隱患嚴重,產業安全規劃與布局相對落后。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有的化工園區沒有開展園區區域安全規劃工作,整個園區的安全工作缺乏系統性;園區內各企業的安全規劃單獨設計,缺乏統一性,無法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或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時面對突發事件,也無法綜合協調、統一應對。二是有的化工園區雖然開展了區域安全規劃工作,但在如何落實區域安全規劃的要求方面缺乏有效措施,不能全面掌握企業安全生產存在的隱患,缺乏對重要場所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監控管理。
由于我國化工園區的建設基礎和發展方向各不相同,目前建成的園區存在著數目眾多、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個別化工園區的建設還有“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因素的作用。這些化工園區都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如何提高園區的安全系數呢?化工專家指出了以下幾個方向。
科學選址: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專門隊伍對我國的化工園區進行清查,對那些選址不科學,對周邊環境危害極大、極易發生事故的園區進行取締,對一些搬遷困難極大的園區,應要求園區設置在線監測系統,做好風險防范,保證事故發生幾率最小。
統一規劃:面對我國化工園區目前存在的數目眾多、良莠不齊的局面,國家應負起對化工園區管理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國家有關部門應委托有關行業組織和研究機構,對全國化工產業和園區的發展進行戰略規劃,提出全國化工園區建設的宏觀布局規劃,對選址不科學、工業布局不合理、入園企業門檻設置過低的園區給予降級甚至“關、停、并、轉”等懲治措施。國家可有選擇地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化工園區,制定化工園區發展的動態考核體系,根據全國范圍的宏觀布局和化工園區的區位發展,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園區給予重點扶持和投資,發揮其在全國和區域的帶頭示范和輻射作用。
合理布局:嚴格按照編制單位的規劃將園區劃分為生態產業區、生活居住區、管理服務區和生態保護區。另外,在園區周圍的區域還應劃分生態控制區。 生態產業區是工廠企業的聚集區,規劃的要點在于不僅要考慮發展無污染、少污染的工業項目,而且要注意危險項目與設備之間的安全距離。生活居住區外圍設置防護林帶,并對居住區人口密度進行控制。大氣、水體、固體污染物及聲學環境的質量均應達到居住區環境建設指標的上限要求。管理服務區對園區內的各項活動進行管理,并提供服務,確保園區按照生態模式運作。管理服務區的設置主要考慮服務半徑,其服務范圍應覆蓋整個園區。生態控制區是為了防止化工生產中產生的污染物進入主城區而設置的隔離帶,其用地必須嚴格控制開發,嚴禁環境污染。
落實項目的安全評價工作:對于危險系數較大的項目或設備,必須要求園區或企業請有資質的研究機構進行安全評價,評價結果不達標的一律不準上馬開工。國家或相關管理機構可對一些典型的項目、設備、工藝等設立安全評價標準,以便于安全評價工作的展開和落實。鼓勵和推動企業建立HSE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