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兩會時間,各類提案議案往往都會引發關注,政府工作報告的發布,更是對今年各個領域的發展規劃了藍圖。那么聚焦能源視角,今年的投資又會有哪些亮點?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能源的清潔開發利用是大勢所趨,其中天然氣有望成為能源領域投資的主攻方向。
其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而這也與能源的清潔開發利用有很大聯系。另外,從今年各省份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投資在能源清潔化方面也將成為重點。此前的產煤大戶山西省今年的能源類項目主要就集中在風電裝備、光伏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方面;另外沿海省份如福建在今年也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實現增加值3150億元、增長10%。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新能源的投資并非盲目。在2016年中,我國的新能源領域投資也出現了一定的回落。
據中電聯日前發布的《2016~2017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風電產業投資下降25.3%,首次出現下降。
下降的地區為西部和東北地區,同比分別下降49.7%和46.8%,而東、中部地區同比分別增長35.1%和13.1%。
同時據記者了解,在水電領域,投資已連續四年下降,2016年同比下降22.4%。
對此,林伯強分析,由于風電補貼出現下調,投資力度出現一定回落也屬于必然現象。而影響風電、水電投資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消納問題,由于目前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一定的棄風、棄水問題,這也間接影響了企業對于該領域的投資熱情。
對此,《報告》也分析,風電投資和投產減少,布局優化,反映出國家及時調整風電發展思路,企業投資逐步回歸理性,更加重視質量和效益。
相比新能源投資逐漸回歸理性,林伯強認為,今年油氣行業將得到快速發展,尤其天然氣領域的投資規模有望進一步加快。
林伯強表示,在石油行業,隨著油價的不斷回升,也將帶動油企利潤逐漸回暖,在石油領域很有可能要追加投入;對于天然氣行業來說,天然氣改革的重點是“放開兩頭,管住中間”,隨著天然氣改革的推進,在天然氣的上游和下游勢必將引入多元資本的進入,增大對天然氣的投資力度。
另外,在日前發布的《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指出,“十三五”期間,天然氣將實現快速增長,到2020年綜合保供能力可達3600億立方米以上,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升至8.3%~10%。
對此,林伯強認為,要實現天然氣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保八爭十”的目標,從今年開始天然氣消費每年基本上要保持15%~20%的增速,一旦恢復兩位數的增速,天然氣需求側也將得到較大發展力度。
“當然,大力發展天然氣也有其必要性,因為天然氣雖然是一種化石能源,但是同時擁有清潔能源的特性,所以對能源替代、能源結構調整有很大的意義。”林伯強表示。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