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6日9時,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記者 金添 攝 |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王曉群 李妍楠 周問雪)3月26日9時,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隨著一聲清脆鑼聲,中國原油期貨正式掛牌交易。這是中國石油工業和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上市當日,中國原油期貨迎來開門紅, 9月交貨的原油主力合約SC1809成交4.07萬手、成交176.4億元;開盤成交價格440元/桶,下午報收430元/桶。按收盤價可折合成68.51美元/桶,比3月23日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9月交貨的64.16美元/桶價格稍高,與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9月交貨的68.42美元/桶價格基本持平。世界原油期貨舞臺上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
“世界金融期貨之父”利奧·梅拉梅德在上市交易儀式上稱,這是中國第一個國際化期貨產品,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作用和地位。原油期貨籌建上市很不容易,但正如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國原油期貨的上市就是萬里長征走出的關鍵第一步。
中國原油期貨從醞釀到正式上線歷經17年,旨在打造“反映中國及亞太市場供求關系的原油定價基準”。新世紀以來,亞太地區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市場,中國也在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但世界兩大基準期貨油價布倫特和WTI價格長期以來都是油價風向標,亞太地區缺乏權威原油基準價格。“亞洲溢價”使我國進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約20億美元。
作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推出原油期貨主要是基于本國實體經濟發展和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需要。“中國版”原油期貨合約設計方案最大的特點是“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這一設計也有助于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增強中國在全球石油市場中的影響力。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表示,辦好原油期貨市場絕非易事。我們將始終敬畏科學,尊崇法治,放眼全球,支持創新。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富有中國特色的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好,功能發揮好。
高盛前中國首席油氣分析師、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閆建濤說,中國推出原油期貨,有益于國家石油“價格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形成反映亞太市場石油供需的真實價格。
首日參與集合競價的客戶共413家,成交261手。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順利拿下在中國“主場”的首日首批單。
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石油期貨40年前推出。1978年,紐約商業交易所推出第一個成功的石油期貨合約。目前,國際上有10多家期貨交易所推出了各自的原油期貨。
成交!中聯油拿下中國石油“首單”
3月26日9時,歷史將銘記這一刻。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中國原油期貨鳴鑼開市,掌聲響起,世界聚焦。
此時,1000多公里外的北京,中國石油旗下的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聯油)原油交易大廳內,交易員岳贊正在進行品種為中質含硫油、交易量為10手(1萬桶)的首批中國原油期貨交易操作。
風險控制崗位人員現場實時監控,相關負責人全程跟蹤,提前1個小時到位的同事們圍成一圈,緊緊盯著屏幕上的盤位動向,靜候首單誕生。
“拿下!”隨著岳贊輕點鼠標,中國石油的“中國版”原油期貨首單交易完成。大廳內,凝固的緊張氣氛瞬間消散,整個原油交易大廳響起歡呼聲。中聯油成為當天參與集合競價達成首批交易的企業。
為順利拿下首單,中聯油原油交易團隊多次演練、測試交易過程。“我們完善內部流程和操作方案,全面開展風險評估,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優化信息系統支撐,前、中、后臺通力協作,與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充分對接溝通,確保萬無一失。”中聯油相關負責人介紹。
第一次在“主場”完成原油期貨交易后,岳贊難掩自豪之情:“今天能夠代表中國石油完成‘中國版’原油期貨首單,非常驕傲。以前操作的原油期貨都是用美元計價,交易時間是歐美工作時間。這次用人民幣計價,主要交易時間也是我們正常的上班時間,非常便利,而且對于行業的套期保值者來說非常直觀。”
“中國原油期貨是我國第一個允許海外國際投資者參與的期貨品種,這是我國融入世界原油定價體系的第一步,也是業內同仁多年來的期盼。”作為中國原油期貨上市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張鵬在指揮完首單交易操作后,激動的心情仍難以平復。對中國原油期貨的成長,他信心滿滿:“中聯油作為中國石油旗下負責進出口和國際貿易的專業公司,是證監會批準的首批持證從事境外場內衍生品交易的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也培養了一支經驗豐富的交易員隊伍。我們將充分利用在海外期貨交易的經驗,積極參與中國原油期貨交易,為我國原油期貨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作出貢獻。”
鑼聲落定,征程已啟。首單過后,中國石油原油期貨后續交易還在緊張進行中,除了對相應的貨物進行保值外,還會利用交割作為采購來源及銷售市場的補充。
積極參與,支持推動,中國石油期待在原油期貨的中國主場奏響市場強音,期待在世界原油期貨舞臺留下更加清晰的中國身影。(記者馬瑩瑩 通訊員劉馨 汪熹微)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