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是連接天然氣上下游的關鍵環節。今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上將天然氣互聯互通作為重大工程做出整體布局并統籌推進。
又是一年供暖季。在國家、企業和市場多方推動的背景下,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給今年冬季用氣高峰帶來什么變化?

互聯互通的廣義內涵是什么?
馮保國:天然氣互聯互通不應僅是天然氣管道的互聯互通,而是天然氣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一張天然氣基礎設施大網的概念。主干天然氣管網、支線管網、跨省運營的管網、省內運營的管網、LNG氣化設施與生產設施以及儲氣庫設施等都包含在內。只有這樣,才能將國內所有天然氣基礎設施連接到一個統一的網絡,實現所有資源在生產地、進口地和消費地之間的緊密銜接和統一調度。
因此,管道互聯互通只是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初級階段,也是目前比較容易實現的。
羅佐縣:天然氣互聯互通的核心是管道的互聯互通。但是,隨著天然氣保供力度持續加大以及氣源的多元化程度越來越高,供需兩端的變化對互聯互通提出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新的內涵。不僅是管道之間的聯通程度提升,包括天然氣各類運輸方式的高效組合也是互聯互通的關注點。
互聯互通能帶來多大改善?
馮保國: 今年,三大石油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油氣體制改革精神和國家發改委的有關要求,著力推進互聯互通工程,打破所有權和運營權的界限,進一步盤活現有天然氣資源,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并取得積極進展。8月29日,中國石油西一線和中國石化川氣東送管道實現互聯互通;9月10日,中國石化天津管道LNG低壓外輸管道及南港分輸站正式投產,與中國石油港滄線聯通;9月14日,中國石化欽州輸氣站出站截斷閥開啟,中國石化廣西管道在來賓實現向中國石油中緬管道供氣,北海LNG接收站的資源“借道北上”,形成800萬立方米/日的雙向供氣能力。
互聯互通工程較好地盤活了現有的天然氣資源,對緩解保供壓力和提升天然氣資源的統一協調調度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天然氣互聯互通工程的逐步實施,天然氣基礎設施正在由單一運營走向“合縱連橫”式的集中運營。如果能夠在區域內或者國家能源局系統內建立起天然氣統一調度系統,對全國天然氣資源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的運營情況實施統一調度,將有利于進一步充分發揮互聯互通的作用。在需求旺季,集中調度更多天然氣資源流向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地區;在需求淡季,引導天然氣資源流向儲氣庫及更能促進經濟增長的地區,在保持天然氣價格總體穩定的情況下,調動行業內所有生產者和進口商增強天然氣供應能力的積極性。
目前來看,管道互聯互通僅僅是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初級階段,且并未實現所有供氣管網的互聯互通,當前解決的主要是一些較為突出的瓶頸問題。因此,對于當前管道互聯互通的效果要客觀看待。既不能希望在沒有完全實現互聯互通的情況下要求其緩解全部保供壓力,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實現互聯互通就能化解資源供應能力落后于需求增長速度之間的矛盾。應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看待和逐漸深入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作。
羅佐縣:目前的互聯互通點基本設在天然氣主產區或重要的接收站,堅持資源導向,對于冬供期間的氣源調劑特別是南氣北輸提供了重要支持。
今年北方清潔取暖以及“煤改氣”工程實施總體思路,是在以氣定改的基礎上努力擴大氣源供應;互聯互通為后者創造了條件。例如,已實施的川氣東送與西氣東輸一線聯通,以及中國石化廣西LNG外輸管道向中緬管道實現反輸,分別實現了干線之間和海陸資源的互聯互通,具有重大的示范意義。目前的串換氣量雖然有限,但隨著今后LNG接收站的陸續運營及“煤改氣”工程的深入推進,互聯互通會多點開花。
如何推動互聯互通大發展?
馮保國:我國天然氣市場雖然保持快速增長,但依然處于發展初期。一定程度上講,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圍繞著解決天然氣生產、為企業生產的天然氣尋找合適的市場而開展的,以有效解決天然氣產業、市場與天然氣管網的協同發展問題。天然氣產量高的企業,必然建設更多的管道等基礎設施,以將生產的天然氣輸送到目標市場。這客觀上造成了我國天然氣管道、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分屬不同的企業。企業之間的基礎設施分開運營,未有效實現互聯互通。
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應該尊重企業發展規律,回到企業天然氣業務發展的本源,將生產的天然氣實現在目標市場的銷售。在這樣的前提下,天然氣基礎設施僅是一個工具,具有提供運輸服務的社會屬性,屬于公共產品范疇,起著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承載天然氣的功能。
同時,國家應加強監管,以建設統一協調的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系統為著眼點,統一設計標準、建設標準和運營標準,減少技術障礙,為推進“全國一張網”的互聯互通工程奠定堅實基礎。
羅佐縣:“煤改氣”工程的持續推進,將對互聯互通工程建設產生持續的推動作用,即便資源、體制機制維持現狀,互聯互通工程也將不斷推進。而在油氣體制改革進程的影響下,促成“全國一張網”的統一規劃和統一布局的力度會持續加大,互聯互通將得到更大發展。(本期嘉賓 馮保國 能源戰略學者 羅佐縣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博士 本期主持 王源 )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