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舉行《2050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簡稱《展望》)發布會。來自國內外能源行業、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的代表齊聚一堂,就全球和中國能源轉型熱點問題暢所欲言。
會議專家一直認為,未來35年,全球能源消費動能提擋、能效大幅提升、對清潔低碳能源需求等終端用能的積極作用將影響能源轉型的格局和進程。能源企業需要未雨綢繆,著力提升能源供給品質。
能源增長將與經濟增速脫鉤
《展望》指出,世界經濟總量在2050年將達到2015年的2.7倍,屆時,能源行業需要滿足98億人的用能需求。然而,能源增長不會同倍增加,能效大幅提升將抵消需求量的增長。屆時,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將在2015年的基礎上增長三成,卻將支撐經濟170%的增長。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先進經驗分享和節約理念普及,世界經濟發展與能源需求的正相關性將不斷減弱。到2050年,全球能源消費強度將比2015年下降一半。
在我國,2050年單位GDP能耗會比2015年下降74%,與2016年日本能效水平接近。一次能源需求也因此在2035年達到峰值,為39億噸標準油。值得注意的是,能效提升也將導致車用油在2050年出行量翻番情況下反而比2016年減少5000萬噸。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麗萍認為,根本上說,能效的重要性體現在投入收益比上。能源效率的提升既可在消費端減少需求,又可在供給側減少投資,是降低能源轉型成本最經濟的手段。能源企業既要提升社會能源供給效率,也要重視降低自身能耗強度。
能源消費動能正進入轉換期
終端用能變化對能源企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墩雇分赋觯覈茉聪M已經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未來30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入后期,城市化穩步推進,對能源需求的重心將由生產用能逐步轉向生活用能,工業用能占終端用能比重將逐步回落,交通和建筑用能則將穩步提升。
能源消費重心變化,客觀上要求能源結構更加清潔化。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主任工程師王利寧認為,重心從生產用能向生活用能的轉變,彰顯了能源發展階段從“飽不飽”轉向“好不好”。生產用能為重心時,工業部門對能源需求大,價格敏感度高,能源經濟性擺在突出位置。而生活用能為重心,對能源品質的要求更高。
《展望》預測,我國工業部門用能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在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2050年煤炭占比將大幅降至17%,天然氣將上升至15%,石油將保持在20%左右。結構變化一方面是因為工業部門中氣代煤、電代煤趨勢加快,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家庭電氣化水平快速提升,家庭用能所占比例不斷提高。但在交通領域,油品仍將占到64%,是我國交通最主要的能源品種,屆時油品要符合更加嚴格的環保排放要求。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認為,當下能源企業關注重點應當從能源成本和經濟性轉移到如何增加能源供給和提升能源品質上。至于能源的競爭性問題,未來的能源消費不僅關注經濟性,更要看能否滿足居民安全、便利、清潔的消費需求。
全球石油生產急需資源接續
未來35年,全球石油生產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墩雇奉A測,全球現有油田產量將從現在的36億噸下降到2050年的不足12億噸,年均下降3.2%,相當于全球每年減少兩個大慶油田?!墩雇窂娬{,要維持供需平衡,必須持續投資發現新油田。
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各大油田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力度,著眼油氣穩產上產?!墩雇氛J為,我國預計到2030年前能夠維持2億噸產量,主要依靠新探明儲量快速增加、采收率提升和非常規致密油產量提升。與此同時,石油需求將達到7億噸,這意味著原油對外依存度將維持在70%以上的高位。相關政策將促進資本支出順利釋放,帶動油氣服務作業、工程類相關需求提升。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認為,加強國家勘探開發力度、保住原油2億噸產量的關鍵在于激活未動用儲量。國際地球物理承包商協會主席妮基·馬丁表示,全球物探投資尚未復蘇,行業需要開發更加實用且可行的技術,以應對未來的市場周期。
我國迎來20年天然氣黃金周期
“我國未來一次能源結構將呈現非化石、煤炭、油氣三足鼎立態勢。”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說,“天然氣是唯一比重不斷上升的化石能源。”
《展望》預測,得益于人口增長、天然氣管網設施日趨完善、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以及大氣污染治理的推動,到2040年我國天然氣產業將長期處于黃金發展期,預計2050年天然氣消費量接近7000億立方米?!墩雇奉A測,2015年到2035年,由于工業、居民以及發電對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有望達到5.8%。在需求基本飽和后,增速將下滑至0.7%。同時,我國天然氣人均消費量也將從當前150立方米上升到2050年的500立方米。
非常規天然氣將成為未來我國天然氣增產的主力。《展望》認為,頁巖氣、致密油、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增長潛力巨大,205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將達到3500億立方米,其中非常規天然氣將占到一半。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世界能源中國展望》也指出,從中國的天然氣結構上看,常規天然氣增長有限,而非常規天然氣將成天然氣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底,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擬延長非常規天然氣補貼年限、擴大補貼范圍。其背后是我國非常規天然氣尚處勘探早期,開發成本較高,若補貼順利延長將有效保障開采企業盈利,提升開采積極性??梢姡浅R幪烊粴庖墒斓秸紦?ldquo;半壁江山”,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決定其未來能源消費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密集型產品生產國,中國能源消費與其經濟增速及能源密集型制造業的規模密切相關。中國的政策目標要求其本國經濟結構從重工業向以服務業為重點的低能耗產業轉型。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8》顯示,在兩種邊際情景(高速轉型情景與無轉型情景)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意味著更多的能源消耗,而其能源消費基本上僅取決于中國向以居民消費為基礎的服務導向型經濟轉型的速度有多快。
中國政府于2016年3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包含多個優先發展低能耗產業的目標。另一項目標是到2020年將中國服務業所占GDP的比重提高至56%?!妒澜缒茉凑雇?018》中的基準情景假設中國將逐漸轉型成為一個居民消費水平更高、服務業在其經濟產出中的占比更高的經濟體,兩個邊際情景考慮的則是中國經濟以更高速度增長情況下的能源發展狀況。這兩個邊際情景的區別在于,高速轉型情景的前提是中國經濟將以更高速度轉型成為一個以服務業為導向的經濟體;無轉型情景則以中國經濟維持現有經濟結構為前提。
這兩種邊際情景假設中國經濟比基準情景下的增速更快:基準情景預計2015年至2040年中國實際GDP的年均增速為4.5%,兩個邊際情景則將這一數值預估為5.7%。不過,兩個邊際情景因推動GDP增長主要因素的差別而有所不同:與基準情景相比,無轉型情景假設的是未來中國將更加倚重投資和出口,而高速轉型情景則基于中國將更加側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在無轉型情景下,投資(主要指建筑、設備購買及政府或企業主導的軟件采購)將占2040年中國GDP的很大一部分,所占比重超過基準情景和高速轉型情境下的投資比重。雖然經濟結構也是向服務業轉型,但轉型速度比另外兩種情景都要慢。無轉型情景下的2040年中國能源消費遠超基準情景28千兆英熱單位,比2015年高23%。
在高速轉型情景下,居民消費(指由普通消費者購買的全部商品和服務)在2040年中國GDP中所占比例要高出基準情景和無轉型情景下的居民消費比例。這一情景下的經濟轉型速度是最快的:到2040年,服務業在中國經濟總產值中的比例將達到48%。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將增加23千兆英熱單位,在2015年的基礎上增長19%。
在上述兩種情景中,制造業對經濟的貢獻是相似的:無轉型情景下制造業所占比重為40%,高速轉型情景下則為38%。相比其他行業,制造業越來越成為能源密集型行業,而不同情景下制造業所占比例的細微差別導致中國能源消費的很大不同。
2015年,中國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達到71千兆英熱單位。在低速轉型情景和高速轉型情景下,到2040年,這一數值將分別達到85千兆英熱單位和80千兆英熱單位。住宅、商業、交通等其他終端領域的能源消費變化相對極小。無論在哪種情景下,中國都將保持世界第一大能源密集型產品生產國的地位。(記者王源編譯自EIA官網)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