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俄羅斯出席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沙特石油大臣法利赫表示,縮短原油減產協議執行期限的選項已然“擺在桌面上”,但有關各方尚未做出最終決定。而作為東道主的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則透露,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將與歐佩克在6月召開集體會議,探討放松對各國原油產量的限制。隨著俄羅斯和沙特表示將考慮增產100萬桶/日,油價在創3年多的高點后出現快速回落,跌幅近10%。目前,市場對未來油價走勢的看法出現了分歧。
減產協議或松動
分析人士認為,原油大國將再次爭奪市場份額。自2017年初聯合減產以來,油價已大幅上漲。沙特和俄羅斯都擁有可以很快恢復的閑置產能,令投資者擔心兩國攜手放寬限產措施。
伴隨著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及宣稱對委內瑞拉進行制裁,伊朗和委內瑞拉均有可能減產。美國可能借機增加石油出口量,在石油市場的份額將因此擴大,而為了維持油價上漲,歐佩克將不得不進一步減產,或將失去更多市場份額。
英國路透社稱,未來幾個月,美國石油將流向亞洲,進一步從俄羅斯和歐佩克手中搶走市場份額。美國一家石油出口商的高管估算,6月美國石油出口量中有130萬桶/日將流向亞洲。
有分析稱,目前沙特、阿聯酋、科威特、伊拉克、俄羅斯和美國都有能力在短期內提高產量。在這種情況下,沙特和俄羅斯放出的口風更令人懷疑減產協議能維持多久。分析人士認為,即使沙特堅持減產,俄羅斯的減產立場也可能不那么堅定,尤其是在其自身的市場份額被美國搶占的情況下。
不少分析師認為,80美元/桶是個神奇的數字,沙特有非常強烈的既得利益將油價維持在70~80美元/桶,并且想要避免油價暴漲至100美元/桶,因為擔心這會導致全球需求全面下滑。
此外,由于油價上漲過快會限制經濟增長和觸發通脹高企,印度石油部長近期表達了對高油價傷害本國消費者和經濟的擔憂。
美國頁巖油增產
美國方面,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增加的跡象十分明顯。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出口近期已達到260萬桶/日,出口量創紀錄的背后是石油產量達歷史最高水平。
截至5月25日當周,美國石油公司新增15臺鉆機,總數達到859臺,這是美國石油產量將繼續增長的強烈信號。過去兩年,美國原油產量已增加逾27%,至1073萬桶/日,接近俄羅斯1100萬桶/日的水平。
產量增加使得美國原油出口能力大幅提升。東南亞一位買家表示,“如果沙特阿美還不降價,我們將增加美國原油購買量”。
據悉,美國和中東都加大了對歐洲市場的原油供應量,一定程度上擠占了俄羅斯原油在歐洲的份額。相關資料顯示,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多于從其他國家進口的。但由于歐洲煉廠處于維修狀態,再加上美國原油大量涌入歐洲市場,俄羅斯烏拉爾原油交易價格下滑至4年來最低水平。
數據顯示,美國出口原油流向歐洲的占比已從去年的7%增加到12%。根據油輪信息測算,美國發往歐洲的石油及凝析油已在4月觸及紀錄高位,日均55萬桶,預計這種創紀錄的出口速度今年仍將維持下去。
亞洲的交易員表示,主要油種之間的價差,給亞洲煉廠提供了削減中東和俄羅斯原油進口量的機會。此前,布倫特和中東原油價格均觸及多年高點。
油價走勢預測起分歧
近日,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價格從3年半高位狂跌近10%,布倫特油價也跌了6.5%,價差擴大至9.38美元/桶。分析師認為,油價已進入避險模式。
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意見分歧:一些人認為,油價已觸頂;但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只是短暫現象,油價未來仍將上漲。
分析認為,隨著世界主要產油國都踏上增產節奏,或導致油價重回2014年的走勢,進一步回落。2014年6月,油價自100美元/桶上方出現大幅下跌,這是由于美國、俄羅斯和沙特為爭奪市場份額加快原油生產,導致供過于求。
高盛對中長期前景仍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放松限產可能使油價短期觸頂,但強勁的基本面仍將在中長期支撐價格。因此,該機構將維持三季度原油均價升至82.5美元/桶的預期不變。
不過,高盛技術分析團隊也認為,油價存在明顯的下行風險,應會步入一個調整的過程。
一些分析師認為,油價不會就此大跌,因為歐佩克不希望油價“硬著陸”,畢竟沙特需要80美元/桶的價格來平衡國內預算。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