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氣對外合作項目的開發方案從“審批”時代跨入“備案”時代,與國內自主開發的油氣項目區別越來越小。
3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稱發改委)法規司發布通告稱,根據國務院2月27日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將取消“石油天然氣(含煤層氣)對外合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改為備案。
同日,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相關答記者問公告中表示,油氣對外合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由審批改備案后,僅需按《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要求在網上填報必要信息,所用時間和審批相比,將有較大幅度縮短。這有利于進一步調動油氣企業積極性,方便中外油氣企業開展合作,擴大開放和積極利用外資。
其中,“國內煤層氣對外合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實行審批制時,項目前期工作復雜、建設周期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煤層氣對外合作項目建設進度。”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實行備案管理,將有助于煤層氣增儲上產。
作為一種非常規天然氣,煤層氣開發技術難度大、投資規模大、風險高。在該產業發展初期,為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中國設置了一批煤層氣對外合作區塊,希望以此推動煤層氣產業發展。
目前,中國正在實施的煤層氣對外合作項目有20項、合作區塊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占到全國煤層氣勘探開發區塊面積的35%以上,是中國煤層氣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規范政府對企業投資項目的核準和備案行為,2017年4月8日,《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下稱《備案管理辦法》)施行,但并不適用油氣對外合作項目。
發改委曾表示,《備案管理辦法》所提的“企業投資項目”,是指企業在中國境內投資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包括企業使用自己籌措資金的項目,以及使用自己籌措的資金并申請使用政府投資補助或貸款貼息等項目。
油氣對外合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審批環節取消后,如何進行事中、事后監管,將成為發改委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文件《取消“石油天然氣(含煤層氣)對外合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審批”行政許可事項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下稱《監管措施》),在國內自營開發油氣田項目原備案申報內容的基礎上,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將結合油氣對外合作產能建設項目的特點,增加項目合作方、雙方權益占比等信息,明確對外油氣項目的備案內容和程序,做好源頭監管。
其次,在制定油氣發展五年規劃時,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將事先做好部門統籌,包括通過開工前的環評、節能、用地用海等評估手續來保障項目施工的安全和高效等。
兩部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及時掌握項目建設地點、建設進度、建設內容、竣工等項目信息,并實施現場核查,督促項目單位按照建設方案推進項目實施。
對于故意報備不真實項目、影響投資信息準確性的項目,將被列入異常名錄,撤回已備案信息。
這不是國家層面首次對外資項目進一步放開限制。
2018年6月28日,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取消了包括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分店需中方控股等22項具體限制,取消措施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