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在日前發布的月度報告中稱,全球煉油產業將面臨一個“充滿挑戰的”2019年。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煉油產能或新增260萬桶/日,這一產能增速是“創紀錄”的,將成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大增長”;同時,成品油的需求則將上漲110萬桶/日,可能會提振柴油、汽油及船用燃料的庫存。
IEA分析認為,由于成品油需求增長僅為新增產能的一半,如果調整后的原油價格能夠支撐煉油利潤,那么產能利用率將不會下降,這也就應該意味著成品油庫存將有所增加。IEA表示,在國際海事組織(IMO)明年實施降低船運燃料含硫量的規定之前,增加成品油庫存可能“有用”。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由于油價波動、產能增加等原因,未來煉油利潤前景可能仍“不明朗”。報告指出,在全球三個主要煉油地區,2018年由于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同比上漲了16美元/桶,2017年以來的煉油利潤增長已經完全抹去。同時,隨著去年原油價格上漲,煉油利潤率曾出現了大幅下滑,IEA表示,如果“原油平均價格連續第三年走高”,利潤率將下滑到“迫使部分地區減少”煉油的程度。
去年12月,煉油產量達到了842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高產量已經為下游利潤率帶來下行壓力,而2018年新增的部分產能到最近才開始釋放,將“加劇已有煉油廠之間的競爭”,加上2019年計劃新增的產能目標,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煉油利潤率上升壓力較大。
從地區上看,IEA指出,土耳其新興煉油企業STAR的項目啟動有所延遲,因此新增產能“尚未在產量數據上表現出來”。據土耳其當地媒體報道,STAR的第一批成品油產品可能會在2019年1月內推出,預計到明年初將達到滿負荷生產。
在歐洲地區,IEA預計,經合組織國家煉油廠的日產量將在2018年下降25萬桶后,2019年實現18萬桶上漲。IEA指出,德國的煉油活動將從去年秋季的一系列事故中復蘇。據了解,自去年秋季發生火災以來,德國巴耶諾伊煉油廠一直處于停產狀態,但預計將于今年春季重新開工。
同時,俄羅斯石油日產量在2018年增加了13萬桶,這是“自2014年以來的首次年度增長”,但由于2019年俄羅斯將調整下游產業稅收,這一增長趨勢很可能在2019年出現轉折。
IEA表示,拉美經濟增長放緩也將影響到煉油產量,其日產量或將同比下降60萬桶,這一情況可能持續到2019年第四季度。但IEA同時表示,考慮到目前統計的數據包括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牙買加永久停產煉油廠,拉丁美洲可能已經“耗盡了煉油活動進一步下降的潛力”。
IEA預測稱,今年前三個季度,拉丁美洲的經濟放緩將阻礙非經合組織成員國的產量增長。但該機構預計,新增產能可能會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逆轉這一情況。
同時,IEA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和中東地區仍將是煉油活動增量的最大來源。其中,伊朗煉油公司PersianGulfStar正在增加新設備。今年1月初,PersianGulfStar煉油廠總經理就曾表示,作為公司發展第三階段的一部分,該公司將提高汽油產量。據了解,這家煉油廠于2018年10月開始生產汽油,其第三階段計劃將在今年3月20日前開始生產柴油。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