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所下降,但從過去五年來看,仍為較高增速。
國家統計局1月28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635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12月份實現利潤總額6808.3億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11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撰文分析,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比1-11月份減緩1.5個百分點,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從近五年看,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3%,2015年下降2.3%,2016年增長8.5%,2017年增長21%。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在上年實現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何平表示,新增利潤最多的行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比上年增長4.4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7.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5.9%;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20.8%。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7.1%。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9%,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從工業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利潤率為12.14%,制造業利潤率為6.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率為5.81%。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工業企業處于盈利下行周期,主要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和終端需求不足的影響。如果工業企業利潤進一步下滑,尤其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高投資產業利潤的回落,甚至負增長,可能會制約下一期固定資產的投資能力。
“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回落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上游企業當期利潤帶來一定影響,但在價格向終端傳導不順暢的情況下,有利于上下游產業鏈利潤分配的均衡化,緩解下游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壓力。”劉哲說。
與此同時,企業成本和負債率持續下降。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92.58元,比上年降低0.18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3.88元,降低0.2元。
201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5%,比上年降低0.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7%,比上年降低1.6個百分點。
何平表示,這是由于2018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入推進,工業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取得明顯成效。杠桿率持續下降。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