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新聞網消息:“把污染留給自己,把效益送給別人” 一直是葫蘆島幾代化工人心中的隱痛。2009年,當遼寧“縱身趕海”之時,一個身影駐足海岸,遙望天際,夢想著將沉重的翅膀化為輕靈的羽翼。她,就是葫蘆島市市長助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曉霞。作為葫蘆島沿海經濟帶“一線七區”當家人中唯一的女性,黃曉霞如“破曉朝霞”般決策精準地定位――打造中國北方的聚氨酯產業基地。
乍一聽,“聚氨酯”這個純化工領域的概念似乎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是如果我告訴您,您家里的沙發海綿、冰箱保溫層、襪子纖維、衣飾布料以及男士的皮鞋、女士的皮包等無不滲透著“聚氨酯”的身影時,您一定明白了,“聚氨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以化工行業見長的葫蘆島卻沒有自己的聚氨酯產業?!懊磕?,12萬噸聚醚從這里賣出去,在南方形成終端產品,又回流到北方市場。原料是我們的,附加值卻拱手讓人!現在高新區鎖定‘打造聚氨酯產業基地’這個方向,就是要改變舊有局面!”黃曉霞一邊感嘆,一邊拿起手邊的聚氨酯夾墻板,繼續說道:“在眾多的聚氨酯產品中,聚氨酯(PU)新型建材將率先脫穎而出。PU硬泡產品導熱系數低、保溫絕熱效果好,減輕整體建筑墻體重量,增加房屋既得建筑面積5~7%。因其集保溫絕熱和防水于一身,是目前綠色建筑節能領域最理想的保溫材料?,F在,聚氨酯材料已被建設部作為傳統建筑保溫材料的替代品在新型建筑節能技術方面進行了全面推廣,其前途不可限量。”
在我國,具備發展聚氨酯產業基地基本條件的城市僅有兩個,一個是上海(曹涇化工園區),一個就是葫蘆島。目前,葫蘆島成為第二個擁有聚氨酯基本原料(聚醚、TDI)的城市,這為高新區聚氨酯產業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更使其多年來拉長產品產業鏈的想法變成現實。
從今年3月起,高新區便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及產業優勢,以大型化工企業錦化集團、煉化總廠、錦天化、化工研究院等為依托,尤其是錦化8萬噸聚醚的產能、北方錦化聚氨脂有限公司一期5萬噸/年、二期15萬噸/年TDI的即將投產,適時提出了“打造中國北方聚氨酯產業基地”的構想,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聘請國家級化工設計單位-天津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高新區“聚氨酯產業基地”的規劃設計。
目前,“聚氨酯產業基地”占地面積6.02平方公里,由以氯堿為原料的精細化工區(東區,占地3.64平方公里)和以聚醚、TDI產品為依托的聚氨酯產業區(西區,占地2.38平方公里)兩部分組成,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聚氨酯化工基地,圍繞“循環型、生態型、環保型”的發展思路,規劃區內規劃了18個項目區,總投資300億元人民幣,重點發展ADI、MDI、TDI及其下游產品、泡沫材料、彈性體、氨綸、合成革、粘合劑、新型建材、涂料等,涵蓋了聚氨酯產業從上游的原料生產到下游的最終端產品的各種環節,構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朝霞破曉,高新區人在新的起點上再上征程。從生產化工原料到致力于精深加工,“打造中國北方的聚氨酯產業基地”的精準定位使高新區人看到了錦繡的未來。我們相信當這一理想實現的時候,那個“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美麗愿景便真正展現在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