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以園區帶動區域經濟上臺階,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三大園區建設,對于大港區而言,首要而又直接的莫過于巨大的經濟效益。對此,在三大園區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認為:
一是如何能夠使稅收落地,使之成為我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為隨著三大園區建設力度加大,無論是園區還是駐園企業,中央和市里干預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爭取利稅分成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對此,我們要極力爭取經濟效益最大化,堅持杜絕“占用了我的土地、耗用了本地資源、污染了我的環境、讓別人拿走了錢”的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二是如何發揮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大港區民營企業實現產業集聚和產業升級。長期以來,本區民營經濟產業單一,層次水平低下,競爭力不強。三大園區的建設為大港區實現民營經濟騰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我們要注意引導本區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三大園區建設,與園區產業有效對接,積極融入園區發展格局中去。
三是如何延伸園區服務功能,使各項城市建設日益完善。隨著三大園區建設,相應的交通、能源、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鋪開,有利于我們創造良好的城市硬件環境。隨著園區產業的發達,各項配套服務需求將為區域經濟尤其是第三產業創造更多商機,必將促進地方經濟的更大繁榮。
其次,要以園區帶動社會建設上臺階,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隨著三大園區建設展開,我們也要注重蘊含其中的巨大社會效益。第一,我們要以園區建設作為解決我區就業問題的重要平臺。三大園區的最終建成,將提供上百萬人的就業機會,對此,我們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先天優勢,必須注意充分發揮。第二,我們要以園區建設作為完成我區城市化的最佳捷徑。三大園區建設,對于大港區吸引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到現代產業部門轉移,對于促進大港區小城鎮建設以及產業結構調整都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三大園區的最終建成,即標志著大港區城市化的完全實現。第三,我們要以園區建設作為提升地區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措施手段。如果說濱海新區是天津市的最大一張名片,那么三大園區將是大港區的三大名片。三大園區的建設,既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增強信心,團結奮斗,也有利于提高地區知名度,增強發展吸引力。
最后,要以園區帶動環境保護上臺階,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作為渤海之濱的資源型城市,大港區長期面臨著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艱難選擇。三大園區的建設,為我們進行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了良好機遇。無論是南港工業區的循環經濟模式,還是官港生態游樂園的生態模式,抑或是中華民營經濟園區的城鄉共建模式,都是我們進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