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 近日,證券時報社第三屆專家委員在京成立,專家委員提交的研究成果形成《中國經濟發展報告》(2019)。《報告》認為,經濟潛在增長速度受制于原有經濟增長邏輯和現有機制。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需通過深層次的機制體制改革才能取得突破。因此,有必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潛在經濟增長動能,打開新的增長空間,為更高質量增長創造條件。
《報告》認為,為了保持充分就業,維持社會穩定,需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尤其是應避免經濟陷入非線性調整;需要在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結合現有資源和機制約束,合理確定經濟增長目標。
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報告》建議,進一步研究對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識別策略,進一步認識金融市場政策干預的外溢效應和國際協作的必要性,并高度重視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金融穩定的影響,還要建立起金融風險預警等級體系,以及必要的分級響應干預機制。
結合宏觀運行所處階段特征,《報告》提出六條建議:
一是強化底線意識,以底線思維制定和落實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加強鞏固和培育積極因素;二是將中期視角的“預期管理”作為各項宏觀政策的統領和重要抓手;三是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開啟新一輪全方位改革開放和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深層次結構性與體制性問題;四是從哲學理念、目標體系、工具選擇、審慎管理、匯率安排、預期管理和政策協調等方面,對新形勢下的穩健貨幣政策的框架進行全面重構;五是財政政策要精準,在更加積極的同時提高針對性,調動三個積極性,在時間窗口關閉前,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強精準度地穩內需;六是“穩投資”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必須做出大幅度的調整,啟動投資新舉措需要有系統方案。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