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2019年12月02日訊 本月,原油市場是兩個極端開局,11月1日,原油價格大漲3.45%,引領了一個月的強勢振蕩,最后一個交易日11月3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大跌4.03%,辛辛苦苦一個月的行情一夜之間回吐大半又回到了起點附近。
早在整個11月期間筆者在日報以及周報中就反復強調64—65美元區間具有非常大的壓力,當前市場情況下價格想要突破可謂難上加難,不宜盲目樂觀,相反如果OPEC+會議之前油價維持強勢對油價中長期反而未必是好事。
雖然最終進展仍將對全球經濟影響巨大,但在現階段的市場環境下,宏觀層面圍繞著協定的簽署的反復已經變得逐漸適應,并且市場預期大概率是會簽,但何時簽,以什么樣的方式簽,在哪里簽目前都還是各方的猜測,所以對于油價的影響,宏觀層面已經不起決定性的作用。
分析當前的市場價格,參考的核心重點還是要放在基本面的層面上來看,我們當前給市場的定義仍然如我們幾個月前的定義一樣,那就是OPEC提供堅實的底部(布倫特55美元),此次會議即使不繼續加大減產力度只是延遲減產時間,這個底部應該也仍舊有效;如果加大了減產力度,市場心態好轉或許底部會有所抬高(目前來看加大減產力度不太現實),而頁巖油和需求減速等因素則為油價構筑頂部(布倫特65美元)。
OPEC的底部并非牢不可破
在我們的評估中,近期原油價格幾次下探55美元都未曾跌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OPEC為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底部,這個底部是以實貨市場的緊張引導的價格走向。雖然我們也曾看到部分OPEC國家減產力度不強,甚至完全沒有執行減產計劃,但是沙特這個給力隊友的一番努力彌補了其他產油國的不足。再加上一些突發性的炸油輪事件,突發性的導彈襲擊事件部分產能非自愿性的退出,更加加劇了實貨市場和運費市場持續偏緊的局面。這就注定了在需求不變的或者需求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原油價格下方的空間其實是十分有限的。
但我們說,OPEC的底部也并非牢不可破,就像去年年末布倫特價格從60美元跌至50美元的時候,這10美元的跌幅并非基本面導致,而是比基本面更高一個維度的宏觀市場預期發生了改變。當前市場環境下,我們雖然認為之間短期會存在一定的妥協,協定也大概率會簽,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完全放心的重倉入場,要時刻警惕一些雜亂的悲觀消息對原油價格底部的干擾。
還有一點需要重點關注就是下周的OPEC會議,沙特稱之為深化減產會議,我們稱之為嘴炮減產會議。我們對此次會議并不抱多高的期望,我們認為會議最終達成的結果就是繼續延長減產至明年的年中,再要求各個產油國繼續加大減產力度其實也是徒勞的,因為除了OPEC以外,其他產油國的供給已經虎視眈眈,恨不得立馬大規模投入市場搶占市場份額。
美國以外的市場供給蠢蠢欲動
在說美國之前,俄羅斯的原油產量不得不提。有市場消息稱俄羅斯11月1日—26日平均產油量為1124.4萬桶/日,處于歐佩克+減產計劃水平之上,11月也將成為俄羅斯不遵守減產協議的第8個月。同時還有消息人士指出,在下個月舉行的歐佩克會議上,俄羅斯將呼吁調整衡量俄羅斯石油產量的計算方式。與沙特等其他歐佩克國家不同,俄羅斯在原油產量計算上一直包含凝析油的計算。隨著俄羅斯在北極與西伯利亞開辟新的天然氣田,并開通新的天然氣管道,凝析油的產量不斷增加。
俄羅斯對于減產的態度一直是重在參與不注重結果,這就導致了其減產限額一直都完成的不好。在下周的OPEC會議上,俄羅斯將尋求其減產額度中去除凝析油的計算,這將會變相的給俄羅斯的增產提供一定的空間。除此之外,利比亞和巴西的原油產量也具有增產的空間,這些國家的增產欲望將極大的影響OPEC減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原油市場供給,當然也會影響原油價格預期的走向。
美國市場構筑強有力的頂部
本周公布的EIA數據顯示,美國原油產量再創新高,達到了1290萬桶/天。在非OPEC國家中,美國是全球原油產量增長的主力軍,也是對原油上方頂部貢獻最大的產油國。
從EIA最新的鉆井平臺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原油產量增長,主要原因并不是美國庫存井的大量投產,而是主要來自于單井產出效率的提高。EIA報告顯示,從11月到12月,美國原油單井開采效率將會從814桶/天提高到824桶/天,增加10桶/天,其中巴肯地區單井產出效率將會增加20桶/天。另外,截止到10月份,美國仍有超過7000口庫存井等待投產,一旦價格合適機會合適,全球市場將大量充斥著美國原油。
另一方面,為了維持原油市場的相對穩定,頁巖油生產商也不會大規模增加原油產量,但是如果OPEC主動減產推高油價,那其實就是主動給頁巖油提供增產的空間。到頭來,OPEC奮力的減產,最大的獲利者是美國,并且不管OPEC如何努力,美國總會在供給層面給油價設置上限,OPEC的努力就會大打折扣。
就像在之前報告中提到的,OPEC與頁巖油的這場戰爭中,可以說幾乎毫無勝算,不管是成本優勢還是調產的靈活性上,OPEC只能是一個落后者,因此這兩年我們也看到美國在全球石油定價權的影響越來越大,相反OPEC的話語權是在不斷流失的。近兩年OPEC國家也看清了這個問題,不斷尋求從基礎的原油出口轉變為下游產品的出口,避免與頁巖油的直接競爭。因此我們評估本次OPEC會議,在非OPEC有巨大的增產空間的情況下,OPEC可能不太會大規模繼續減產,此次會議或將會達成延長當前減產水平至明年6月份的決定。
全球煉油利潤并不樂觀
從需求的角度而言,全球裂解價差不利于需求的快速恢復,雖然我們看到全球的煉廠檢修規模不斷下滑,但臨近年末,本來就是需求的相對淡季,因此需求端不會給價格提供上行的動力。再者,我們看全球的裂解價差,目前的水平均處在下行階段,這進一步妨礙了煉廠開工率的回升。
分產品來看,目前全球范圍的市場都出現柴強汽弱的局面,柴油的裂解價差明顯好于汽油。在本周的日報中我們分析了出現柴強汽弱的主要原因,我們歸因為四點:1.原油的輕質導致的煉廠柴汽比不斷下滑,汽油產量增速明顯高于柴油。這一點展開來說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輕質產油國的大幅增產和以OPEC為首的中質重質產油國的減產導致輕重油價差縮小,輕質化原油的性價比提高,煉廠更傾向于采購質量更好的輕質原油。2.國內大煉化上馬,但都是輕質化為主,柴油的收率相對不足。3.經濟的下滑導致汽車銷量和汽油消費的下滑,而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基建項目的增加促進了柴油的消費。4.IMO 2020對于柴油需求間接的拉動作用。
分地區來看,柴油和汽油差異最大的要數中國地區,裂解價差相差有20美金之多。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柴油的利潤走高就已經成為支撐國內煉廠利潤的關鍵,即使在年中汽油利潤虧損的情況下,柴油的裂解價差也一直處于攀升的階段。到了年末,部分基建項目進入尾聲的時期,柴油利潤也依舊維持在高位。反觀汽油的利潤,已經從10月份的消費旺季高點逐步滑向0值附近。
從趨勢上來看,全球范圍內的汽柴油裂解價差持續下滑的時期仍未結束,尤其是對國際油價影響巨大的美國市場。從季節性上來看,11—12月份往往是汽柴油的消費淡季,汽柴油的庫存也傾向于開始上漲,汽柴油的裂解價差將會有繼續下行的可能。因此在煉廠利潤走低的情況下,我們似乎很難看到美國煉廠煉油輸入的大幅度提高,自然也就難以從需求的角度支撐油價上行。
基金層面并無積極做多跡象
從基金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布倫特的基金凈多頭還是WTI的基金凈多頭都處在一個相對偏低的位置上,最近幾個月也基金雖然有持續5周的凈多持倉增加,但力度相對有限,說明在當前的市場下,原油價格短期并不具備明顯的趨勢邏輯,這也就是最近價格持續振蕩的原因之一。
從多空比上來看,情況同樣是如此,基金對當前的原油市場做多可以說興致闌珊,基金多空比的相對低位,市場也并不具備大幅打壓的條件。所以尷尬的時間點遇上了尷尬的行情,原油價格也只能振蕩前行等待市場信號的明確。
總結來說,當前的市場振蕩格局仍未發生變化,甚至整個12月價格或許也將圍繞著55—65趨近不斷振蕩。短期來說,下周需要重點關注OPEC會議的情況,我們的預期是OPEC會議上大概率不會提供實質性的利好,各個產油國將會圍繞著如何約束那些不執行減產協議的國家按約定減產,以及將減產協議進一步延后至6月份。所以當前的市場依然是OPEC提供底部,美國產量和需求提供頂部的格局。
對于周五市場的大跌,我們其實可以解讀為OPEC減產協議之前的“死亡威脅”,威脅OPEC國家能夠在減產的問題上行動一致,能夠在達成令市場接受或者滿意的結果,否則周五的行情就是提前的“演習”。所以周五的大跌,對于OPEC會議來說不是壞事,是個及時“提醒”對待短期的價格,我們仍要關注64—65美元關鍵壓力位突破的困難性,未來一段時間仍按照以60美元為中軸,上下五美金的區間振蕩操作。(作者單位:海通期貨)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