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落基山研究所發布了《全球能源轉型之七大挑戰》報告,提出了排放可視化、能源生產率增長兩倍、借助可再生能源推進電氣化進程、重塑城市、推動清潔技術發展、重新設計工業部門以及確保快速而公平的轉型等全球能源系統轉型面臨的七大挑戰,并呼吁利益相關方通過對話與合作,加速推進能源轉型。報告認為,在七大挑戰中,借助可再生能源電力推進電氣化進程是快速實現全球能源系統轉型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電氣化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手段。”落基山研究所首席執行官JulesKortenhorst對記者表示,電氣化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清潔能源電力不會帶來碳排放和空氣污染;二是電機能效遠高于內燃機引擎,熱泵技術能效遠高于燃氣鍋爐。
為確保具有成本優勢的可再生能源得以推廣應用,報告建議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通過“采取利用競爭性電力批發市場機制”“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采購各種資源”“優先儲能、需求側或清潔燃料等資源的市場開發和研究”等行動來推進相關工作。
此外,JulesKortenhorst還指出,雖然電氣化在出行領域發展很快,隨著電池成本下降,電動車的成本也越來越低,但仍需建設更多充電基礎設施;而在建筑電氣化領域,將所有建筑的傳統供暖方式轉變為電力供暖也并非易事。
報告表示,在這方面,政府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譬如開發試點項目,或者制定一些相關的標準。
在全球能源轉型進行程中,清潔能源發展一直被寄予厚望,但目前依舊面臨技術、成本等瓶頸問題。
對此,JulesKortenhorst表示:“很多清潔能源技術正在不斷涌現,有許多富有智慧的創意以及好的研究,但最大挑戰是如何把它們從實驗室推廣到全國各地。”
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這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行業合作以及早期的融資支持。”JulesKortenhorst認為,中國在大規模推廣清潔技術方面已經取得很大成功,“比如,中國有協鑫、天合光能、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比亞迪和其他電動車公司等大量技術企業。中國有條件成為下一代能源新技術的全球領跑者,如氫能。”
報告認為,根據清潔能源新技術的類型、成熟程度和市場情況,加速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需要不同的干預手段:對已經成熟但成本依然過高的技術,通過刺激需求或供給降低成本;對尚未成熟的技術,可以打造生態系統,幫助學術界、企業家、風險投資、公司和政府開展無縫協調。
JulesKortenhorst認為:“從長遠來看,通過從煤炭向可再生能源轉型,中國會具備更高的國際競爭力、更好的經濟發展,并實現生態文明發展目標。”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