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與標準實施相關的試驗、檢測等工作難以開展,延長了新品的認證周期,進而延緩新車上市時間。企業應對標準升級的難度加大,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緩沖,必要且及時。”
“新冠肺炎疫情確實給汽車產業帶來很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下,生態環境部考慮在全國尚未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地區適當延后,具體講就是適當延長汽車生產企業的生產過渡期,適當延長‘國五’庫存車的銷售期。”近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吳險峰宣布,為減緩疫情沖擊,將適當推遲實施輕型車“國六”排放標準。
作為史上“最嚴”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國六”的推行一直備受關注。根據《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所有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車須從2020年7月1日執行新標。實施進入倒計時,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打破原有計劃,車企、零部件企業及經銷商紛紛面臨壓力。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等多家行業協會均呼吁,給予產業適當的過渡期,放寬“國六”執行時限。
“官宣”出臺,能否幫助行業緩解壓力?推遲落地,會否影響“國六”標準實施成效?結合當前形勢,汽車行業又如何響應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要求?
緩解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
受疫情影響,汽車生產、消費持續承壓。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統計顯示,1-2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下降幅度達到41%,為20年來最大降幅;3月份,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04.5萬輛,同比下降40.4%,環比增幅317.5%。車市雖在逐漸復蘇,但整體銷量仍處于歷史低位。“1-2月汽車行業利潤100億元,下降幅度79.6%,銷售利潤率也降到1.3%的歷史谷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坦言,對于車企來說,生存壓力著實不小。
“從排放標準實施方面來講,疫情主要影響了新車的零部件供應、新車產品認證和庫存車的銷售,對‘國六’影響最大的是顆粒物數量排放控制環節。受疫情影響最重的湖北省和武漢市,又是我國汽車生產的主要地區,這一影響是全國性的。另外,近期境外疫情蔓延,對全球汽車供應鏈產生影響,也波及我國。”吳險峰表示,適當延遲“國六”標準,正是為緩解疫情給汽車行業帶來的沖擊,“政策一經出臺,我們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事實上,早在疫情爆發之初,多家行業協會已發出“放寬‘國六’時限”的呼聲。以中汽協2月17日向生態環境部、工信部遞交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輕型車國六標準實施的影響及建議》為例,疫情打亂整車生產、新車投產、庫存消化等計劃,車企將面臨整車及相關零部件庫存無法消化的巨大壓力和損失。對此,“建議‘國六’實施應給予產業適當的過渡期”。
崔東樹也稱,疫情期間,與標準實施相關的試驗、檢測等工作難以開展,延長了新品的認證周期,進而延緩新車上市時間。“企業應對標準升級的難度加大,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緩沖,必要且及時。”
不影響機動車治污成效
作為公認的“最嚴”排放標準,推行“國六”是治理機動車污染的重要手段。在部分重點治理區域,地方政府甚至主動“提檔升級”,提前一年開始執行新標。此次延緩實施,會不會影響其治污效果?
吳險峰表示,長期以來,機動車排放標準管理對推動大氣污染治理均起到了良好作用。自2016年輕型車“國六”標準發布后,相關車企就積極準備,2018年開始就在進行“國五”到“國六”車型的有序切換,“目前,北京、上海等16個省市已提前執行‘國六’排放標準。從實施情況看,新車排放顯著降低,市場供給和銷售端反映良好,當前市場上新生產的輕型車97%以上是‘國六’車。”
“換句話說,全國約一半地區已在實施‘國六’標準,這些區域的減排工作不受影響。在尚未實施‘國六’標準的地區延遲推行,短期影響也微乎其微。車企、經銷商要利用緩沖期加速籌備,盡快切換到‘國六’模式,盡可能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崔東樹表示。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也稱,按照相關標準,新標具體分為“國六a”和“國六b“兩個檔次,分別要求從2020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強制實施。“實際上,北京等多地直接跳過前者,提前4年開始執行‘國六b’。相比‘國五’,輕型車‘國六b’標準限值加嚴了40%-50%,不僅超越歐標,更已接近世界最嚴水平。”
“延遲實施‘國六’,體現了特殊時期靈活審慎的態度。但延遲畢竟是短期行為,對于全國層面的機動車污染治理不會造成過多影響。”交通運輸部的一位資深人士也告訴記者,疫情得到控制后,“國六”標準將快速繼續推進,短期政策不會造成新標的大面積、長時間延后。
機動車等移動源治理仍是重中之重
新標可暫緩實施,圍繞機動車等移動源污染的治理卻不能放松。多位業內人士還向記者強調,在北京等地,移動源排放已成為大氣污染的首要來源。包括不斷嚴控新車排放標準等措施在內,移動源治污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19)》,我國已連續十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其中,汽車是機動車大氣污染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顆粒物超過90%,碳氫化合物超過80%。推行“國六”標準,正是從源頭預防和控制機動車污染排放,在設計、定型、生產、銷售等環節加強環境監管。
“現在到‘十四五’期間,應繼續強化合規油氣、尿素等供應。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普通汽柴油和低于‘國六’標準的車用油品,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并軌。同時,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儲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避免出現新的造假問題,依法追究相關方面責任并向社會公開。”上述交通部人士稱。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軍方提出,相比汽油,柴油車的油品質量更為堪憂。“我們曾對貨車油箱進行抽測,結果顯示柴油合格率甚至不到10%。標準越來越嚴,加油站里的油品質量也是過關的,但進入市場后實際供應情況究竟如何,大家并不完全掌握。實施‘國六’標準對污染物減排作用重大,相關監督檢查工作也要跟上。”
對此,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繼續堅持“車、油、路”統籌實施。既要加大老舊車輛淘汰力度,提升在用車隊清潔化水平,也要持續開展黑加油站點專項檢查,提升油品清潔化水平。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