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舉行部長級視頻會議并達成協議,將從5月1日起日均減產970萬桶,首輪減產為期兩個月,其中墨西哥的減產額度為每日10萬桶。5~6月的減產規模為日均970萬桶,7月至年底減產規模將降至每日770萬桶,2021年1月~2022年4月減產規模將降至每日580萬桶。
●全球石油需求正出現斷崖式下跌,削減每日970萬桶的產量,難以扭轉供應過剩的局面,油市回暖企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備受期待的“歐佩克+”會議經歷了大反轉。
4月9日,沙特主持召開“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敲定一份初步減產協議。按照協議,將分三階段減產:2020年5月1日開始減產100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2020年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但歐佩克會后發布聲明說,這項減產協議的條件是墨西哥同意。
4月10日,G20能源部長召開特別視頻會議,但仍未就減產達成最終協議。沙特和其他產油國仍在拒絕墨西哥少于“歐佩克+”所要求的削減量的減產計劃,美國也未就減產做出實質性承諾。
4月12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舉行部長級視頻會議并達成協議,將從5月1日起日均減產970萬桶,首輪減產為期兩個月,其中墨西哥的減產額度為每日10萬桶,而不是此前建議的每日40萬桶。5~6月的減產規模為日均970萬桶,7月至年底減產規模將降至每日770萬桶,2021年1月~2022年4月減產規模將降至每日580萬桶。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發表聲明稱,此次減產協議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具有歷史性意義。協議有利于產油國、消費者和全球經濟,是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勝利。
沙特:石油價格戰不是長久之計
前腳發起價格戰,后腳呼吁聯合減產,沙特為國際原油市場“操碎了心”。3月8日,作為對俄羅斯減產不配合的回應,沙特宣布發起石油價格戰,將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油價,平均下調6~8美元/桶,是20多年來最大折扣幅度。與此同時,沙特4月大幅增產石油。受此影響,原本低迷的油價直接被打入谷底。尤其是3月30日,WTI盤中一度跌破20美元/桶,最低報19.92美元/桶,創2002年以來新低;布倫特油價則下挫逾8%,至23美元附近。
可是,不足一月,沙特態度就出現大反轉,開始號召各方聯合減產。4月2日,沙特呼吁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召開緊急會議,并希望美國、俄羅斯、巴西、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主要產油國加入到減產協議中,以穩定石油市場。
對此,沙特甚至留了后手,作為減產談判的籌碼。4月5日,沙特將原定于當日公布的5月官方石油售價推遲至4月10日,即“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的后一天。
一前一后,沙特態度的反轉,令業內人士錯愕。但事實上,這一切并不難理解。首先,石油價格戰加速了油價歷史性暴跌,敲打各方的目的初步達成;其次,長期的低油價對于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沙特而言,將是致命的打擊。數據顯示,2015~2017年,石油收入占沙特財政收入的70%。
2020年,沙特財政預算是基于國際油價為65美元/桶編制的。惠譽評級集團測算,為保持2020年財政預算平衡,沙特需要將國際油價維持在每桶91美元。阿布扎比商業銀行分析稱,如果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保持在每桶35美元,沙特今年將出現占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5%的財政赤字。這或許也是歐佩克代表稱,即使G20國家不加入減產,“歐佩克+”依然會減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俄羅斯:大家一起來減產
事實上,相對沙特而言,俄羅斯更希望把美國拉入減產陣營。3月5日,維也納會議期間,俄羅斯或是出于對美國制裁俄羅斯石油企業的回應,亦或是出于市場份額被美國頁巖油擠占的不滿,拒絕了歐佩克進一步減產的建議。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首席執行官德米特理耶夫在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前表示,俄方正與美國幾個機構密切接觸,爭取讓美國參與減產;如果穩定石油市場的進程被耽擱了,美國可能將喪失1000萬個工作崗位。
4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主張全球能源市場長期穩定。普京當日主持召開全球能源市場形勢會議并表示,俄羅斯從不希望能源價格過高或過低,主張能源市場長期穩定,既符合生產者利益,也符合消費者利益。
數據顯示,俄羅斯財政預算是基于40美元/桶的油價編制的。相對沙特而言,俄羅斯對原油依賴程度較低,但原油的“地板價”依然會造成該國經濟受損。魯克石油股東之一、億萬富豪列昂尼德·費頓表示,由于3月減產協議破裂,俄羅斯每日損失1億~1.5億美元。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表示,俄羅斯油氣收入將比計劃低395億美元,現在正估計預算赤字。據悉,俄羅斯已開始為減產做準備。
美國:被動減產也算減產
眾所周知,在國際原油市場,“你們減產,我觀望”是美國的一貫作風。4月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插手,試圖推動沙特、俄羅斯和其他產油國每日至少減少1000萬桶的石油供應,以求結束此次慘烈的石油價格戰。但對于自身減產,美國一直不太情愿。過去3個月,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眾多美國頁巖油氣公司陸續削減資本開支,放緩頁巖油氣開采活動。4月1日,惠廷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今年石油價格戰中油氣行業的第一個犧牲品。
可以看出,市場的杠桿正導致美國出現原油被動減產的情況。美國能源信息署(EIA)4月7日報告顯示,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美國石油產量已在下降。到四季度,美國石油日產量將從一季度的略低于1300萬桶/日降至1100萬桶/日。此前,美國石油學會表示,美國短期內石油產量將下降25%~30%,反對美國參與沙特、俄羅斯及其他產油國的任何減產行動。
據了解,美國希望利用這些減產數字說服沙特和俄羅斯停止石油價格戰,并拒絕承擔額外的減產任務。或許在美國看來,油氣生產商被動削減的產量應該沖抵減產份額。
油市回暖企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短期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將繼續給全球經濟造成壓力,深度影響原油市場。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已開始采取從未有過的嚴控措施。在工廠停工、交通管制等多種因素疊加下,全球石油需求正出現斷崖式下跌。
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預測,4月全球石油需求將比同期平均水平減少2300萬桶/日,5月將比同期平均水平減少1600萬桶/日,6月將比同期平均水平減少1200萬桶/日。如此來看,削減每日970萬桶的產量,難以扭轉供應過剩的局面。與此同時,按照協議,減產動作將于5月1日起執行,近幾周不會有實質性推動。顯然,油市回暖企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