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萎縮將加重原油需求的下滑程度,而OPEC+產油國削減力度不及市場預期,且未能有效再平衡油市供需結構,將迫使原油重歸弱勢下行。
雖然近期OPEC+產油國最終達成“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產協議,但力度不及市場預期,無法抵消疫情擴散帶來的需求萎縮沖擊。在利多因素兌現以后,本周國內外原油期貨重返跌勢。其中,美國WTI05合約原油期貨再度回落至前期低點,維持在20.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振蕩走弱至27美元/桶,國內原油期貨2006合約也下探至270元/桶一線。缺乏利多提振,原油將繼續偏弱運行。
需求大幅下降
受疫情沖擊影響,近日國際權威機構紛紛調降全球經濟展望預期。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本月14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且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全球經濟衰退。其中,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萎縮1%。此外,在主要原油消費國當中,美國經濟將萎縮5.9%,歐元區經濟將萎縮7.5%,日本經濟將萎縮5.2%,我國經濟增速下調4.8個百分點至1.2%。由于上述重要的原油消費國經濟萎縮較為明顯,預估2020年世界原油消費量將同比萎縮2000萬桶/日左右。油市需求端斷崖式崩塌,如果沒有供應端強力干預再平衡的話,則油價將長期處于低谷狀態,很難重新走強。
OPEC+削減產量不及預期
為了緩解油價長期低迷給美國頁巖油產業造成的巨大沖擊,在美國政府的極力撮合下,經過多輪談判,OPEC+產油國就能源市場在應對疫情和經濟恢復階段中的重要性達成共識,承諾共同努力制定協作性的應對措施確保能源市場穩定,并最終達成一項長達兩年的減產決議:今年5—6月將減產970萬桶/日,7—12月將減產770萬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將減產580萬桶/日。雖說減產幅度創紀錄,但減產規模仍不及市場預期,且效果如何將取決于未來各產油國的執行情況。隨著減產協議最終落地以后,投資者在短暫“興奮”后回歸理性,重新認識到——OPEC和G20達成的協議無法抵消掉需求大幅萎縮的負面影響,不會短期內讓油市恢復平衡,同時庫存增長的速度有可能會超過承載能力,石油儲備趨于飽和,原油市場無法擺脫供需過剩的困局。
進入季節性消費淡季
原油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每年4—5月份為北半球需求淡季,美國煉廠開工率持續回落,而商業原油庫存將處于累庫狀態。據統計,截至4月10日當周,美國煉廠開工率繼續回落6.5個百分點至69.1%,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21.21個百分點,造成開工率下滑的背后除了季節性因素外,疫情影響也較為明顯。雖然由于油價低迷導致美國活躍鉆井平臺數量顯著回落,截至4月9日當周,該國活躍鉆井平臺數量再度驟降58座,至504座。但在需求減弱的背景下,仍舊無法阻擋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持續攀升的步伐。截至4月10日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再度增加1924.8萬桶,至5.04億桶,處于年內高位水平,不僅同比增加10.65%,且高出近七年均值16%。季節性因素凸顯會加劇油市供需失衡局面,從而令油價面臨重心下移的風險。
綜上所述,全球經濟萎縮將加重原油需求下滑的程度,而OPEC+產油國削減力度不及市場預期,且未能有效再平衡油市供需結構,將迫使原油重歸弱勢下行,預計后市國內原油2006合約還將繼續走低。 (作者單位:寶城期貨)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