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價疊加影響,化工產品價格跌至近十年最低水平。6月乃至第三季度,在全球疫情有望出現拐點、經濟區域性重啟和復工復產率提升的情況下,化工市場整體有望進一步回暖,但存在結構性分化的可能。其中,三大合成材料中的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市場對外依存度較高,產業鏈傳導效應慢,受下游輪胎、紡織品等出口訂單銳減影響,短期內難以擺脫低迷局面。
以內需為主的合成樹脂,剔除一些產品的季節性因素,受國內消費轉暖和基建項目等的刺激帶動,總體表現會較平穩。石油苯、苯乙烯等液體產品也是這樣。隨著預期的刺激政策陸續出臺,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沿線開發項目加碼提速,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道路、水利和公共衛生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開工,將帶動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提升。具體來看,工程項目提振全鋼輪胎、建筑保溫、土工膜、瀝青改性等剛性需求,利好丁苯、順丁橡膠和SBS,以及聚乙烯管材料、聚丙烯膜料等產品市場。同時,跌價壓力倒逼原油減產協議方守信履約,加之北美經濟存在強烈的率先步入正軌的沖動,原油價格有望恢復到40至50美元的水平,國內化工產品市場將承接5月走勢進一步上升。特別是疫情蔓延勢頭若能有效控制,人流、車流“出行”狀態恢復至正常水平,喚醒汽車行業,備品備件的需求增長,將拉動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市場。
與口罩、防護服產業鏈相關的聚丙烯纖維料,在3、4月份因國外疫情爆發,出口需求劇增,導致國內原料價格快速上漲,表現搶眼。隨著全球疫情逐步緩解和國家對出口產品嚴格審查,需求大幅減少,國內資源呈現過剩狀態,預計后期聚丙烯纖維料市場將逐步回歸理性,逐步消化過剩資源,以滿足剛需為主。
總體來看,國內經濟仍在底部修復階段,昔日的支柱行業如房地產、汽車等“風光不再”,新興熱點行業尚未有效形成。低油價雖利好化工行業實現降本增效,但供給側的擴能、需求端的低迷和市場表現出的原油價格“跟隨情緒”,使得化工產品價格低位徘徊的格局短期內難以徹底扭轉,化工行業春天的到來還需假以時日。(西北化工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金建江;記者柳小龍采訪)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