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市場向好的形勢下,一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已開始對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展開布局。
日前,格林美公開透露,近年來氫燃料電池研發、示范和商業化應用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發展迅速,但由于其核心材料高度依賴進口,成本昂貴,目前很難大規模應用。為助力打破這一局面,并作為公司未來的技術儲備,公司已經在位于湖北荊門的國家工程技術中心成立了氫燃料電池材料研究中心,著力研發氫燃料電池用關鍵催化劑材料。
今年6月份,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也透露:“公司正在布局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建了一條鉑金屬回收線,在此基礎上研發鉑的高端應用,完成了Pt/C催化劑2.5-3納米晶粒尺寸控制。”
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出貨量為524.25kg,市場規模為1.8億元。國內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占據,約占市場75%-82%份額。
從未來市場空間來看,氫燃料電池催化劑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從技術角度來看,氫燃料電池催化劑不同于一般的催化劑,對活性、穩定性、耐久性等各項性能指標要求很高,需要在不斷使用過程中,經過不斷測試、積累、完善,才能慢慢形成可以規模化生產的商用產品。
整體來看,目前多數國內燃料電池催化劑企業要么仍然處于實驗室研發階段,要么能夠建成產線,但還需要較大的運行成本及產出成本,才能真正實現嚴格意義上的良好運行。有一些企業已經能夠出產催化劑,可能通過測試用于推廣,但真正能夠被下游批量使用的還有待驗證。
現階段,無論是誰入局氫燃料電池催化劑,都將面臨巨大挑戰。
不過,在鋰電材料領域頗有“江湖地位”、資金實力雄厚的格林美加入到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國產化突圍戰中,多一份力量,就多了一份打破現有困境的希望。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格林美經營業績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7年至2019年,格林美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7.52億元、138.78億元、143.5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10億元、7.30億元、7.35億元,營收凈利雙雙逐年攀新高。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格林美多項業務板塊表現仍有很大亮點。在電池材料板塊,公司三元前驅體出貨量仍占據世界市場20%,四氧化三鈷出貨量同比增57%;在鎢鎳鈷板塊,公司仍保持超細鈷粉在全球與中國硬質合金行業50%的市場份額;再生資源板塊,公司毛利同比增逾1.1倍。
隨著國內氫燃料電池市場應用規模的擴大,催化劑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快速增長,而目前主要的市場份額仍被國外企業占據,格林美著力布局氫燃料電池催化劑,被寄予了厚望。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