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阿德萊德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和肯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分解海水,將其轉化為氫氣。這在以前被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鹽會迅速破壞用于將太陽能傳導到水中的電極。
然而,如果它們涂上廉價的路易斯酸,電極可以承受鹽的侵蝕足夠長的時間。這組物質包括氯化鐵 (III)、三氟化硼和 CO2。然而,專家們選擇了氧化鉻 (III) (Cr2O3)。
路易斯酸防止腐蝕
Cr2O3 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涂層材料,特別是在印刷和造紙工業、泵和紡織工業以及機械密封系統中。
以這種方式生產的氫氣可以出口,甚至可以出口到既沒有被太陽破壞也沒有充足電能供應的地區。那里可以用燃料電池發電。由此產生的水蒸氣可以被冷凝,并且可以改善或首先使飲用水的供應成為可能。
據科學家稱,電解槽中的典型催化劑由氧化鈷和氧化鉻涂層組成。海水會通過氯離子侵蝕它來破壞它,或者用不溶性的鎂和鈣沉積物阻塞它,從而阻止電流流動。據該團隊稱,兩者都被路易斯酸阻止了。
幾乎與淡水一樣有效
“我們使用這種催化劑在商用電解槽中將海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效率幾乎達到 100%,”阿德萊德大學化學工程師喬世章說。
同一所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助理教授 Yau Zheng 表示,淡水電解使用更昂貴的鉑-銥催化劑產生的氫氣略有減少。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