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鞍鋼集團氫冶金示范項目在鞍鋼鲅魚圈鋼鐵基地開工。
該項目由鞍鋼集團聯合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工程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上海大學等單位聯合研發,是全球首套萬噸級綠氫流化床高效煉鐵技術示范項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對助力我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表示,今年3月,中科院啟動“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本項目就是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成果。過程工程所李洪鐘院士和朱慶山研究員團隊在長期流態化理論和技術積累的基礎上,突破氫氣還原過程供熱和黏結難題,研發建立的氫氣高效煉鐵新技術,以期推動碳冶金向氫冶金的變革。同時,這項技術融合了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團隊的高效電解水制氫新技術,有望引領鋼鐵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鞍鋼集團總經理戴志浩表示,氫冶金項目的開工建設標志著鞍鋼鲅魚圈鋼鐵基地向綠色低碳樣板工廠建設邁出了更堅實的一步。
鋼鐵行業是我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及二氧化碳排放行業。氫冶金作為鋼鐵行業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以綠氫為燃料和還原劑,可在煉鐵過程中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從源頭上解決碳排放問題。
為實現低碳冶金新技術路線的突破,2021年7月,鞍鋼集團與過程工程所、大連化物所、上海大學簽訂了綠色氫能冶金技術聯合研發協議,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歷時一年多,該項目落地開工。
據介紹,該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電解水制氫技術,實現了綠氫規模化高效制備;開發了國際先進的流化床氫氣直接還原煉鐵技術,大幅提升了原料適用性和還原效率,可實現高金屬化率直接還原鐵的高效連續生產。項目計劃于2023年投入運行,形成萬噸級綠氫流化床煉鐵示范工程,為世界氫冶金技術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