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應用化學》發表中國科大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基于課題組先前研究的半導體-金屬界面上的熱載流子注入效應,取得了近紅外光區光電轉換性能提高,使占據太陽光中52%的近紅外光得到高效利用。
中國科大熊宇杰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可在近紅外區域進行光電轉換且具有力學柔性的光伏器件,在近紅外光照下,該波段中的光電轉換量子效率提高了59%。相比傳統無機光電器件,柔性器件重量輕,并且可以折疊、卷曲、粘貼在曲面上(如汽車玻璃、屋頂、衣服等)。課題組對商用硅片進行薄化和納米線刻蝕處理,進而結合銀納米片的等離激元熱電子注入效應,制造出具有力學柔性的近紅外太陽能電池。熊宇杰表示,這種新型近紅外柔性太陽能電池制造方法簡單有效,有望用于發展智能溫控型太陽能電池及可穿戴太陽能電池。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