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泰證券研究所針對五部委出臺發布的《《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分析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儲能發展十年目標分兩階段,儲能在推動能源變革的作用將全面展現。第一階段: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抽水蓄能仍占主導地位,占比高達97%。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占比高,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裝機容量位居前列,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市場新增投運項目1.25MW應用在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
儲能市場現狀
抽水蓄能仍占主導地位,占比高達97%。據CNESA項目庫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全球投運儲能項目規模168.7GW,抽蓄占比97%,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7GW,同比增速達50%,其中,鋰離子電池占比達到65%,同比增達89%。中國市場,2016年,電化學儲能開啟發展高潮,新增規劃、在建中的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45.6MW,新增投運101.4MW,同比增速299%。
新增裝機技術分布,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占比高,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裝機容量位居前列。儲能技術主要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2017年Q1,國內市場新增投運項目1.25MW應用在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技術分布上,新增投運項目為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分別占40%和60%)。
全球2016年新增裝機在應用分布上,輔助服務44%,可再生能源并網23%,分布式發電及微網17%,電力輸配16%。當前我國儲能的應用結構,主要以用戶側為主,包括削峰填谷、IDC數據中心等應用,2016年我國基于用戶側的投運儲能系統裝機量107.9MW(不含抽水儲能和儲熱項目),占全部裝機比例57%,發電側可再生能源并網33%,電力輔助市場占比約為10%。
儲能政策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作用
儲能發展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
1、儲能的經濟性;
2、儲能的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補償)機制。一方面,不考慮抽水蓄能,其他儲能技術路徑譬如鋰電等尚且處于商用化初期階段,并不能具備大規模使用的經濟性。另一方面,現行的電力市場難以對儲能應用所實現的價值進行量化,儲能作為商品的屬性難以真正體現。在儲能的應用場景中,首先需明確儲能參與電力交易主體地位,第二是要制定價格(補償)機制,促進儲能的發展。
這次指導意見提出了儲能發展的四項基本原則:1)政府引導、企業參與;2)創新引領、示范先行;3)市場主導、改革助推;4)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解讀:
1、傾向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建立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和靈活性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
2、在儲能發展初期,仍然需要政策和資金支持加速發展。政府會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
3、對于儲能具體補貼,如何補貼,指導意見并未明確提出。但鼓勵各省級政府根據已出臺相關政策對儲能支持;并根據實際情況出臺配套政策、給予資金支持和開展示范工作;并且對符合條件的儲能企業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