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部發布《全球儲能市場跟蹤報告(2016年四季度)》
全球新增投運儲能項目37個
中國新增投運儲能項目10個,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儲能是增長點
近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部發布了《全球儲能市場跟蹤報告(2016年四季度)》(簡稱“《跟蹤報告》”),該報告顯示,2016年四季度,全球新增投運儲能項目37個,裝機規模189.5兆瓦,項目個數同比增長95%,環比2016年三季度增長164%;裝機規模連續五年(2012~2016)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25%,同比增長137%,環比2016年三季度增長196%。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過去一年全球儲能市場異常活躍,發展迅猛。2016年四季度,迎來了儲能快速發展的小高潮。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部研究員寧娜預測,2017年儲能市場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不少企業將開始加大力度布局,開拓儲能市場。
儲能在輔助服務和分布式領域發展迅速
目前,儲能在電力領域的應用情況看,基本應用在可再生能源并網(專指儲能在集中式風電場和光伏電站中的應用)、輔助服務、電力輸配、分布式發電及微網等領域。《跟蹤報告》顯示,2016年四季度,全球儲能在輔助服務領域的投運項目裝機占比最大,占比達84%,該領域同比增長155%,環比2016年三季度增長677%;其次是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裝機占比為14%,同比增長317%,環比2016年三季度增長748%。
輔助服務市場已經成為儲能項目增長較快的領域,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全球儲能新增裝機規模連續增長較快的領域同樣是調頻輔助服務領域。在2016年第三季度,儲能在調頻輔助服務領域新增投運項目裝機占比接近90%。
的確如此,近年來儲能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市場發展非常快。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曾舉例說,在美國PJM首先利用儲能參與調頻輔助服務之后,德國、韓國、英國等國家也逐步開啟了儲能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以BYD為首的一些國內企業儲能系統也參與其中,BYD用于國際市場調頻的出貨量已經超過100兆瓦。由于儲能技術具備的靈活性和快速響應的特點,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國際調頻市場需求釋放出來。
而儲能另一個應用領域,分布式發電與微網應用領域也在逐步攀升。2016年第四季度也延續了三季度持續增長的態勢,特別是中國市場表現強勁。2016年四季度中國市場儲能投運項目全部應用在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比2015年同期增長147%,環比2016年三季度增長116%。該領域連續五年(2012~2016)的年復合增長率為92%。
近幾年,分布式發電及微網不僅是我國儲能應用的最大市場,也是持續保持高增長的一個領域。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2000~2016年應用于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的投運儲能系統累計裝機量為107.9兆瓦(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儲熱項目),占全部裝機的比例為57%。
據張靜介紹,目前安裝于工商業用戶端或是園區的儲能系統是我國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儲能的主要應用形式,主要服務于電費管理,幫助用戶降低需量電費和電量電費。在這些領域,儲能既可以與光伏系統聯合使用,也可以獨立存在;通過峰谷電價差套利是最主要的盈利手段,根據不同地區的政策,需量電費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輔助盈利點。
中國新增項目個數同比增長25%
《跟蹤報告》顯示,2016年四季度,中國新增投運儲能項目10個,裝機規模18.9兆瓦,項目個數同比增長25%,環比2016年三季度增長233%;裝機規模連續五年(2012~2016)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8%,同比增長43%,環比2016年三季度增長116%。
而此前,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2000年~2016年儲能的累計裝機(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儲熱項目)為1756.5兆瓦,年增長率為48%,我國在全球占比為11%。可見,從全球儲能市場看,我國儲能市場增長貢獻很大。
從增長區域看,《跟蹤報告》顯示,2016年四季度,儲能投運項目主要分布在西南、華東和華南地區,裝機規模在這三個地區的占比分別為85%、9%和6%。
在東南沿海地區,新增儲能項目主要應用于工商業領域,幫助用戶節省電費;在西部地區主要應用于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領域,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解決偏遠地區用電問題。
我國之所以儲能項目發展迅速,得益于國家層面先后出臺了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國家電力示范項目管理辦法等;地方層面主要集中在多省市電改試點方案及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的出臺。
乘著政策的東風,國內市場方面,儲能企業主要以建設生產基地、自主或與地方政府、電科院、設計院等單位合作開展儲能示范項目為主;反觀海外市場,儲能企業主要以成立子公司/合資公司或者與當地技術企業/渠道商合作的形式參與當地電力市場、銷售產品。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