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據工信部官網消息,我國將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要求,我國將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
根據《規定》,8月1日起我國將對新獲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新取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進口新能源汽車實施溯源管理,對梯次利用電池產品實施溯源管理。之前已進入《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和進口車企未納入溯源管理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要在《規定》施行12個月內將相關溯源信息補傳至溯源管理平臺。
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1.5%。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的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和再利用也成為新風口。根據預測,2018-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迎來“退役潮”,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報廢量將達32.2Gwh,約50萬噸;到2023年,報廢量將達到101Gwh,約116萬噸。
7月3日,工信部節能司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25日工信部又在發布的《堅決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第六條《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在政策迅速推進的同時,不斷有企業開始參與動力電池回收相關業務。今年1月,中國鐵塔公司與重慶長安、比亞迪、銀隆新能源等16家企業,舉行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動力電池的回收工作日益受到各方重視。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政的落地,未來還會有更多業內外企業開始布局動力電池回收業務。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