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光伏(BPVs,也被稱為生物太陽能電池)電池逐漸成為一種環保、低成本的太陽能發電方法,這種電池利用藻類等微生物的光合特性(進行光合作用時會于細胞內產生電子)來將光轉換為電流。
目前,生物光伏電池都于單一腔室中同時具有采集電子、輸送電子到電路中兩種功能,當藻類吸收陽光產生電子后,其中一些電子跑到細胞壁外就立即被注入電路中,但英國劍橋大學團隊意識到,如果將這兩道程序分開,電池將能提高效率。
研究主要作者 Kadi Liis Saar 說,電池充電部件需暴露在陽光下(讓藻類行光合作用)才能高效充電,但電子轉移部件并不需要陽光,后者更該做的是如何將電子有效轉換成電流,于是他們設計出新的“雙室系統”,在該系統下,轉移電子的輸電室采用微流控技術,于是電池的內阻更低、電損耗更低了,電池功率密度比現有設備提高 5 倍,達 0.5 W / m 2 。
此外,電池于白天生產的能量也能保存起來,選擇于晚上或陰天時使用,對夜間照明系統可能頗有用途。雖然新的藻類燃料電池仍無法和傳統硅晶太陽能燃料電池相比,后者的功率密度是前者 10 倍,但藻類能源投資需求少、不用一次大量生產,就算功率不足以為電網系統提供動力,也能在陽光充足的發展中國家(如非洲)、沒有電網系統的農村地區發揮一己之力。
這項研究已發布在《自然能源》期刊。
New algae fuel cell design ramps up the efficiency
Decoupled algae-powered solar cell has promise for rural communities
(首圖來源:劍橋大學)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