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持續走高、鋰礦生產限制不斷的情況下,業內普遍分析認為,鋰價已經迎來了今年第三輪大幅上漲,而從鋰市場供需情況來看,明年鋰市場供應仍處于短缺狀態,價格中長期內可能持續走高。
明年供應仍將偏緊
近日,行業分析機構標普全球普氏發布報告稱,截至今年12月第二周,海運碳酸鋰價格已經創下3.26萬美元/噸的新紀錄;同時,海運氫氧化鋰的價格也達到了3.19萬美元/噸,同樣達到歷史新高。
從標普全球普氏發布的數據來看,目前,海運碳酸鋰價格已經較今年年初上漲了413%,海運氫氧化鋰的價格漲幅也已達到254%,即使是較一個月前,鋰鹽的價格漲幅也已經接近50%。金屬市場研究機構“基準礦產情報”(BMI)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5-10月期間,鋰價指數已經暴漲了240%,這一漲幅創下了近5年來的新高。
暴漲的價格讓鋰成為今年表現最耀眼的大宗商品之一,而促成這一市場現狀的主要因素,則是曠日持久的供不應求。
根據標普全球普氏“全球市場情報”發布的數據,到2022年,全球金屬鋰供應總量將達到63.6萬噸碳酸鋰當量,較2020年的40.8萬噸、2021年的49.7萬噸出現兩位數的增長。而從需求側來看,2022年全球金屬鋰需求將達到64.1萬噸,同樣也遠高于2020年的34.2萬噸和2021年的50.4萬噸。這一數據意味著,2022年,全球鋰市將延續今年的短缺現狀,供應缺口將達到5000噸。
分析指出,雖然不論是電池生產商還是終端汽車生產商,今年都已經加大了“尋鋰”的步伐,大量的資金涌入了鋰礦開采行業,但鋰鹽供應的增速短期內仍將低于需求增量,目前投資的鋰礦產能預計最早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所釋放。
產能不足成主要障礙
國際鋰礦生產巨頭Albemarle的發言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鋰電池尺寸持續增大,同時電動汽車生產與銷量也預期激增,從現在到2025年期間,全球鋰需求預計將超過供應量的30%左右。據了解,2020年,全球插電電動汽車銷量約為310萬輛,到今年預期為600萬輛左右,而到明年這一數據很可能漲至650萬輛,2025年則將激增至1005萬輛。
同時,標普全球普氏也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受下游需求端刺激,全球主要電池制造商在今年也相繼公布了擴產計劃,這也進一步加大了對鋰的需求。
不僅如此,全球對抗氣候變化行動也為鋰礦生產帶來了新挑戰。《華爾街日報》援引多位美國鋰礦生產商的觀點稱,與油氣開發、銅礦生產等領域類似,來自于環境監管方面的壓力使得鋰礦開發許可推遲發放已經成為了現在礦業生產商面臨的主要難題。
今年12月上旬,主要鋰礦供應國之一的秘魯出現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礦區居民因環保疑慮向開礦企業表示抗議,而秘魯政府也表示將加大針對開礦企業的監管力度。而在全球第二大鋰礦生產國的智利,大力推動環保監管并計劃針對鋰礦行業征收重稅的總統候選人贏得了大選,導致多家跨國鋰礦生產商股價出現暴跌,業內普遍預計,未來鋰鹽上游生產很可能將面臨更多挑戰。
標普全球普氏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現在市場對于鋰資源的認知正在重構。“考慮到鋰資源的戰略性地位,從中期到長期來看,鋰資源短缺將是限制行業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或“拖累”電動汽車產業
實際上,鋰資源開發遭遇的阻礙已經對終端產品造成了不利影響。有行業分析機構指出,現在金屬價格的上漲已經推高了鋰電池包價格,這也是近10年來鋰電池成本首次出現上漲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全球鋰電池包平均價格為132美元/千瓦時,雖然較去年的140美元/千瓦時出現下降,但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明年鋰電池包均價可能會反彈至135美元/千瓦時。
據上述機構預測,要讓電動汽車成本能夠與汽柴油車相媲美,鋰電池包價格需維持在100美元/千瓦時以下,而當前鋰價飆升的現狀卻可能讓這一重要“節點”推后至少兩年,這將拖累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印度《經濟時報》也援引印度汽車制造商的話稱:“由于鋰、鈷、錳等金屬價格上漲,今年以來,印度電池包成本同比已經上漲了40%左右,印度電動汽車成本也隨之上漲。”
路透社則援引歐洲跨國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Carlos Tavares的話表示,政府和投資者都希望汽車制造商盡快向電動汽車領域轉型,但成本已經“超過了能夠承受的范圍”,減少汽車銷量或者降低利潤預期雖然可以緩解企業壓力,但很可能導致歐美國家出現大規模的失業浪潮。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