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動車的發展趨勢,應該說確定性已經板上釘釘。除了傳統車企紛紛加速電動車轉型的力度和速度,各路人馬也快速加入到電動車的大軍中來,賈躍亭攜FF歸來,富士康、蘋果、小米也紛紛要造車。
今天來聊聊一個細分領域,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磷酸鐵鋰。
01
四大因子催發逆轉
動力電池從技術路線上來看主要有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二大類。三元電池最大的特點是能量密度高,但不穩定;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相對有些低,但穩定性非常好,而且價格便宜。
從近些年的發展來看,三元電池占比越來越大,磷酸鐵鋰有些落伍的感覺。但有4個因素會逆轉這一趨勢。
第一,針對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的缺點,比亞迪推出了刀片電池,寧德時代推出了CTP技術,從工藝優化的角度大幅提高了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第二,今年國家針對高續航汽車的補貼退坡,三元電池的成本比較高,補貼退坡后會影響中低端車型的選擇,有利于成本低廉的磷酸鐵鋰電池;
第三,三元電池正極使用的鈷鎳等金屬產量有限,全球通脹放水導致價格暴漲,必然會傳導到下游。而且這些金屬礦擴產難度較大,短期難以滿足電池的需求。
Elon Musk前幾天發文也提到鎳供應的問題,不得不在標準車型中大量采用磷酸鐵鋰電池。
第四,就是安全性的再平衡。這個話題略敏感,不展開說。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檢索。
02
磷酸鐵鋰市場概況
據高工鋰電統計,2019年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8.8萬噸,同比增長29.3%;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約62.38GWh,其中磷酸鐵鋰裝機量19.98Gwh,占比32.03%。2020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大幅增長,出貨12.4萬噸,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占比38%左右。
下圖為2018-2020年中國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萬噸):
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增長主要原因有:
1)2020年中國鐵鋰動力電池市場占比同比增加,主要受比亞迪漢、鐵鋰版model 3以及宏光mini EV等車型銷量帶動;
2)儲能市場增幅超預期,受5G基站建設加快以及國外家儲市場增長帶動,2020年儲能鋰電池出貨同比增長超50%;
3)小動力(含共享電單車、換電柜)市場受出口與內需雙向帶動,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超80%,國內小動力市場磷酸鐵鋰電池占比預計接近30%;
4)此外,低速車、電動叉車、重卡、工程機械以及船舶等細分市場2020年出貨量同比均有提升。以上原因帶動鐵鋰電池出貨量提升,進而帶動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增長。
03
未來需求與供給分析
2021 年將迎來磷酸鐵鋰需求的增長大年,預計同比增長80%,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高端增量顯著,需求結構優化。
我們預計2020/2021/2022 年新能源車銷量為130/180/248 萬輛,磷酸鐵鋰裝機占比分別為35%/40%/40%;海外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130/220/312萬輛, 2021/2022 年磷酸鐵鋰裝機占比5%/9% ;對應的動力鐵鋰需求分別為23/43/68GWh。預計2020/2021/2022 年非動力需求分別為29/50/83GWh,磷酸鐵鋰電池總需求為52/93/151GWh,對應的材料需求為12/22/35 萬噸,同比增長40%/79%/62%。
電池端格局清晰,強者恒強。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在儲能、兩輪車、電動船舶等領域也積極布局推進。材料端由于電池端需求趨于分散以及頭部企業產能受限,2020 年集中度暫時分散。
從產能規劃上看,2020 年底產能約27.9 萬噸,考慮到部分產能為新增產能需要爬坡,且考慮庫存因素實際需求或大于預計的22 萬噸,預計2021 年緊平衡,頭部優質產能緊缺。
但考慮到液相法擴產周期接近一年,固相法相對更短,預計產能緊張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德方納米仍將維持龍頭地位,2020 年底和目前在建產能均位于行業第一,2021 年市占率有望回升至29%以上;湖南裕能在獲得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增資后計劃將產能擴充至10 萬噸以上,位于行業第二。
但上圖產能情況不一定很準確,查閱了德方納米的2019年年報。2019年度,公司納米磷酸鐵鋰產能約2.55萬噸/年,在建產能2.5萬噸/年,其中:曲靖德方為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主體,在建產能1.5萬噸/年;曲靖麟鐵在建產能1萬噸/年。即2020年底最大產能應該為5.05萬噸,遠沒有達到8萬噸。說明2021年想滿足22萬噸的需求也不一定很容易。
從一些市場消息也可以看到端倪。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些磷酸鐵鋰材料生產龍頭企業,因訂單爆滿,產能不足,已經不再對外報價接單了。多家公司發布消息包括龍蟒佰利、中核鈦白、安納達、三泰控股等化工企業要進入到鐵鋰市場。
其中中核鈦白非常激進,號稱要分三期實現50萬噸的產能,投資上百億元,引來交易所的問詢。可能有些蹭熱度之嫌,但從側面可以看出市場的火爆。
04
價格分析
從磷酸鐵鋰材料價格走勢看,2020年磷酸鐵鋰材料價格整體呈下降走勢,原因有:
1)上半年碳酸鋰市場具有較大庫存,且終端市場對上游原材料需求帶動不及預期,導致碳酸鋰市場階段性供過于求,帶動其價格下行;
2)終端市場上半年需求不足,企業為獲得訂單,采用低價銷售的策略,拉低鐵鋰材料價格;
3)鐵鋰電池應用終端對成本敏感,傳導至上游,導致鐵鋰材料價格 上漲難度較大;
4)四季度,受行業供需變化緊張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鐵鋰材料價格回漲,但幅度有限。
下圖為2017-2020年動力型磷酸鐵鋰材料格走勢(萬元/噸):
但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磷酸鐵鋰再迎高光時刻。據百川資訊監測,其國內價格已從去年11月初的3.4萬元/噸猛漲到2月3日的4.3萬元/噸。一方面是因為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上漲的傳導,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需求井噴,價格已經越過拐點。
但磷酸鐵鋰材料價格上漲,下游是否能接受也是很大的問題。碳酸鋰價格底部回暖,每漲1000 元/噸,對應磷酸鐵鋰成本上漲約234 元/噸。磷酸鐵鋰材料端價格變動對電池端成本影響相對較小,價格基本不受影響。
磷酸鐵鋰價格每上漲1000 元/噸,電池成本增加約0.002 元/Wh,對應成本占比約0.5-0.7%,價格占比不足0.4%。說明碳酸鋰漲價能順利傳導至磷酸鐵鋰材料,材料環節盈利可以得到修復。
05
相關公司分析
磷酸鐵鋰材料行業龍頭非常清晰就是德方納米,2019年市場占有率29%(公司年報披露為26.59%),2020年由于小動力,儲能等下游應用市場的快速崛起,導致傳統不依賴大動力市場的二三線企業由于其他細分市場需求的帶動,出貨量快速增長。
德方納米的市場占有率下降到21%。2021年隨著新增產能的達產和動力電池的爆發,市場占有率有望回歸到原來水平29%。
從技術上講,德方納米是唯一使用液相法來生產,這種技術難度高,源于公司多年的積累。生產出的產品一致性好,質量更佳,生產成本也更低。
從歷史年報來看,德方納米的產能利用率達到95%以上,產品不愁銷路,產量決定銷量,按照3年內產能達到12萬噸/年做為參考,目前價格為44500元/噸。
德方納米的毛利率在20%左右,凈利率在10%左右,當然如果產品價格上漲,毛利率和凈利率也會提升。但由于磷酸鐵鋰擴展相對比較容易,價格比較難長期維持在高位。為了簡化計算,價格上漲一半貢獻為凈利潤,另外一半用于抵消原材料的上漲。
40倍市盈率對成長型企業還是比較低估的,可以說德方納米未來有比確定性的成長空間,可以帶來安全的收益。
有些朋友問為什么我估值是按照40倍市盈率,主要是參考了10年國債收益率目前為3.3%左右,相當于30倍的市盈率,但這個是無風險收益,所以有風險的股票按照40倍已經是比較低估了,特別是中國這樣一個高流動性的市場。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