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及國家政策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企業進入儲能賽道。同時,儲能電池的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電池企業頻繁布局儲能
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按照能量儲存方式,儲能可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電磁儲能三類。而電化學儲能在三者中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發展潛力最大,主要包括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等,其中又以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
據光大證券預測,到2025年,我國儲能投資市場空間將達到0.45萬億元,2030年增長到1.30萬億元左右。國家對于儲能領域也十分重視,發布多個文件支持儲能發展: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鋰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
2021年年底,國家能源局表示,將在“十四五”時期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促進新型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各環節有機融合、協調發展。
今年1月18日,儲能用鋰電池安全強標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標志著該強標編制工作正式啟動。
寧德時代、蜂巢能源、欣旺達、億緯鋰能等國內動力電池巨頭早已提前布局儲能電池相關領域。進入2022年,又有多家電池企業爭奪該賽道:
國內方面,1月10日,鵬輝能源柳州智慧儲能及動力電池制造基地項目正式奠基。該項目規劃面積約550-850畝,總投資預計約60億元,整體規劃產能20GWh,主要布局鋰電池電芯、PACK生產線。
1月11日,科力遠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科力遠控股共同投資設立科力遠數智能源,雙方擬結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拓展發電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等儲能市場。
1月16日,尚緯股份表示,公司1月14日與海螺創業就年產20萬噸動力儲能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的首期4萬噸項目的投資建設事宜簽署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運營投資項目。項目總規劃20萬噸/年,預計投資總額人民幣80億元,其中首期項目啟動規模為建設年產4萬噸動力儲能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預計投資金額為16億元。
2月6日,華能儲能電芯采購中標結果公示,海辰新能源成功中標。據悉,該項目采購的儲能電芯為海辰新能源280Ah儲能電芯,總容量2GWh。
2月10日,明陽智能以1.9億元的增資生產鋰離子電池及儲能系統的海基新能源,獲得其13.03%的股份,跨界進入儲能行業。
國外方面,LG新能源2月17日宣布,公司正式收購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位于美國的儲能系統廠商NEC Energy Solutions(簡稱NEC ES)100%股份。報道稱,LG新能源將新設法人“LG新能源Vertech”,進軍儲能系統集成市場。
據悉,新設公司將負責儲能系統集成項目的策劃、設計和維修,并集成包括電池和功率轉換系統(PCS)在內的必要器材,為LG新能源優化儲能業務提供服務。
儲能電池安全不容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電池企業進軍儲能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事故。
2月13日晚,加州Moss Landing儲能電站項目發生事故,大約有10個電池架被熔化。早在2021年9月4日晚,該項目就曾因電池的水系降溫系統啟動導致該項目約7%的電池模組和其它系統設備造成損失。
據了解,Moss Landing儲能電站于2020年12月11日開始運營,包含300MW/1200MWh的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滿負荷運行時,可為22.5萬戶家庭供電4小時。
電池聯盟發現,LG新能源為該項目提供了4500個TR1300電池架以及JH4高能量型電芯。
此外,2021年4月16日,北京國軒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豐臺區大紅門的儲能電站發生爆炸事故,導致2名消防員犧牲,1名消防員受傷,電站內1名員工失聯。
資料顯示,發生事故的儲能電站于2019年投運,屬于用戶側光伏-儲能-充電樁一體化系統,儲能電池為25MWh磷酸鐵鋰電池。
去年11月22日,北京豐臺區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調查報告正式發布。最終認定南樓起火直接原因系西電池間內的磷酸鐵鋰電池發生內短路故障,引發電池熱失控起火。北樓爆炸直接原因為南樓電池間內的單體磷酸鐵鋰電池發生內短路故障,引發電池及電池模組熱失控擴散起火,事故產生的易燃易爆混合物通過電纜溝進入北樓儲能室并擴散,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遇電氣火花發生爆炸。
有機構預測,2030年儲能投資市場空間1.3萬億元,2060年5萬億元。這給2020年在全球新增電化學儲能里占比達99%的鋰電池儲能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可以預見,未來隨著動力電池在儲能領域更多的應用,儲能電池需求逐步增大。與此同時,如何提高儲能電池安全性,減少事故的發生將成為整個行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