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曾吸引多家上市公司參與競拍的四川省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斯諾威”)股權歸屬,近日塵埃落定。
天眼查信息顯示,斯諾威近日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均退出,新增寧德時代為全資股東。實際上,這一結果早有征兆。
據報道,今年1月13日,雅江縣人民法院裁定批準斯諾威重整計劃。作為斯諾威的重整投資人,寧德時代此前已拋出逾64億元的重整計劃。
其中,16.4億元將用于全額清償重整計劃規定支付的破產費用,以及各債權的清償,剩余的48億元將作為斯諾威出資人的補償金。同時,寧德時代將受讓斯諾威100%股權,對應5075萬元出資額。
市場方面,2022年是鋰價較為“瘋狂”的一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度超過60萬元/噸,說“瘋狂”不為過。在此背景下,2022年5月,成都興能持有的斯諾威54.2857%股權網上啟動拍賣。經過3448次出價,歷時5天5夜,從335.29萬元的起拍價一路飆升至成交價20.002億元的“天價”。
“20億元的拍賣(價)獲得探礦權,還要承擔債務,不敢說對還是不對,只能說遠遠超出想象。可能為了鋰礦有一點不顧一切的感覺。”當時,國內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在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對斯諾威股權彼時拍賣結果評論稱。
但更令外界沒想到的是,這輪股權拍賣最終因買受人違約而“流產”。隨后重啟的股權拍賣方案,因“重整計劃”可能對擬拍賣的股權產生重大影響于去年12月15日被宣布終止。而寧德時代的重整計劃,在債權清償等方面則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解決方案,這或許也是寧德時代最終將斯諾威收入囊中的主要原因。
公開信息顯示,斯諾威擁有四川雅江德扯弄巴鋰礦的探礦權,該鋰礦屬于甲基卡鋰輝石礦區,礦山儲量1814萬噸,平均品位1.34%,屬于中大型鋰礦。該礦山在國內屬于優質鋰礦,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和吸引力。
但市場瞬息萬變,近段時間鋰價的劇烈波動,似乎為這起股權變動案蒙上了一層迷霧。
01 市場價格趨勢突變 頭部電池企業打出降價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風向突變。近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已跌破38萬元/噸,較去年11月份高點的60萬元/噸,跌幅接近4成。
業內人士表示,“碳酸鋰價格一天一個價,目前還沒看到止跌回暖的跡象”。也有鋰礦行業從業人員直言,“碳酸鋰20-30萬元/噸可能才是正常行情”。
按照通常情況,1GWh三元鋰電池大約需要使用620噸碳酸鋰,對于一塊75kWh的電池包,碳酸鋰價格每噸下降10萬元時,其成本將減少4650元。
不僅碳酸鋰,電解液、正負極材料價格今年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受此影響,電池成本呈下降趨勢。近期,頭部電池企業紛紛給出降價預期。其中,寧德時代提出“鋰礦返利”計劃,蜂巢能源已宣布降價10%;億緯鋰能也表示其電池價格將會進行調整。
降價引發的價格傳導也受到下游主機廠的關注。據報道,蔚來等新勢力車企正在考慮寧德時代“鋰礦返利”計劃,但其中的“對賭”因素也讓多數主機廠存有疑慮,尚未作出決斷。
此外,TrendForce 集邦咨詢表示,目前終端市場需求恢復仍較為緩慢,隨著動力電池成本的下降,預計 3 月份動力電池價格將進一步下滑。
02 電池企業“鎖礦”情緒仍在 多元化布局為“持久戰”做準備
雖然鋰價下跌,但依然擋不住希望提高鋰礦自供率、穩定上游核心材料的企業腳步。作為動力電池頭部企業,除了此次大手筆截胡斯諾威股權之爭,寧德時代很早就通過參股上游企業進行鋰、鎳、鈷等資源布局,以包銷、戰略合作等方式保障自身原材料供應、降低材料成本。
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此前就曾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宜春枧下窩礦區的采礦權,一期計劃將于今年3月試產。
不僅如此,今年2月,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約60.88億元,競拍取得新疆若羌縣瓦石峽南鋰礦勘查探礦權,競標價格是起拍價格的約385倍。信息顯示,志存鋰業擁有新疆志特49%股權,而寧德時代為志存鋰業第二大股東,持有志存鋰業23.16%股權。外界認為,從股權穿透角度看,這也是寧德時代間接布局鋰礦的又一個縮影。
據時代周報不完全統計,寧德時代在礦產上取得采礦權的碳酸鋰權益產能合計3.2萬噸,可供給約45.2GWh動力電池生產所需,而其“自有+規劃”碳酸鋰權益產能達8.7萬噸,可供給約124GWh動力電池生產所需。同時,其另有冶煉碳酸鋰權益產能合計18萬噸,回收端碳酸鋰產能約1.6萬噸。
綜上所述,目前寧德時代擁有的碳酸鋰權益產能使其在碳酸鋰供應鏈中已取得較大自主權。因此說,即使眼下碳酸鋰市場變動較大,但頭部企業“鎖資源保供應”的動作絲毫沒有放松。
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近年來在我國獲得長足發展,但是對于任何一家頭部企業來說,在進入一定發展階段后,都需要考慮長期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問題。從上述資源布局不難看出,即使是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依然看重上游保供能力,以及多元化多條腿走路的前瞻性戰略資源布局。畢竟動力電池產業在一次次迭代中,具備供應鏈、規模和成本優勢的企業才能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鋰作為鋰電上游核心資源,貫穿“鋰礦—碳酸鋰—正極材料—動力電池—電動汽車”整個產業鏈,其價格漲跌對電動汽車產業影響重大。從下游來看,隨著多家頭部企業一系列圍繞電池價格變動的方案推出后,車企在電池成本上的壓力有望減小,但不能忽視的是,今年1月特斯拉打響純電車型價格戰,其車型中最高折扣力度達20%,給國內新能源車企帶來壓力,國內部分車企已經開啟或準備開啟降價通道,而如何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仍迎考驗。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