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大慶油田產能建設現場。
蘇里格氣田勘探開發現場。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開工建設。
廣西石化工程建設工地。
蘭鄭長管道工程建設工地。
獨山子大煉油大乙烯工地。
鉆機轟鳴,煉塔聳立,中國石油集團各大重點工程現場熱火朝天,一派蓬勃景象。這既是中國石油上下游業務欣欣向榮的生動寫照,也是中國石油各項重點工程建設如繁星般閃耀在神州大地的真實場景。
重點工程建設:繼往開來,持續推進
重點工程的建設,代表的是一個企業的生機與活力;重點工程的建設,昭示著一個企業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重點工程的建設,承載著一個企業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幾年來,中國石油滿懷信心,邁著穩健的腳步,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工程建設。
大連石化年1000萬噸煉油改擴建工程于2002年完工投產,蘭州石化年1000萬噸煉油改擴建工程于2003年完工投產,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和克拉2氣田于2004年投產,大慶石化年60萬噸乙烯改造工程于2004年建成投產,蘭州石化和吉林石化年70萬噸乙烯改造工程于2006年建成投產,塔里木英買力氣田投產,蘇里格氣田實現規模開發,“油田二次開發工程”于2007年啟動,“儲量高峰期工程”的推進實現持續大發現……持續不斷的重點工程建設,對中國石油資源結構調整和能源供給具有重大作用,對提升中國石油自身實力具有重大意義。
以西氣東輸工程為例,我國天然氣資源大多分布在西部,而主要市場在東部。這種失衡,正是西氣東輸工程得以實現的基礎。將西部的天然氣通過長輸管道送往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可以充分發揮西部天然氣的功效,實現能源供求新的平衡,促進東西部共同發展。可以說,這一工程是一項典型的“雙贏工程”。
“十五”末期和“十一五”初期,隨著全球石油天然氣工業的蓬勃發展,集團公司的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和管道建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探明原油及天然氣儲量不斷創出新高,煉油化工企業科技創新和精細化管理取得新進展,管道建設如火如荼,發展迅猛。盡管集團公司的業務發展成績喜人,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攀升,集團公司保障國家能源供給的壓力也日漸增大,優化目前能源供應結構,提高現有的生產能力和保障能力成為集團公司迫在眉睫的任務。
集團公司經過反復醞釀,深入調研,決定繼續通過投資建設相關業務的工程項目來提升生產能力和保障能力,切實承擔起經濟、政治、社會“三大責任”。近幾年來,集團公司在油氣田、煉化企業、管道建設上部署了若干個重點項目,希望通過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來提升能源供給能力,夯實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基礎。目前,集團公司在建的重點工程正穩步有序推進。
油氣儲量高峰工程:精細謀劃,有序推進
油氣業務是中國石油的核心業務,是中國石油履行“三大責任”的主要載體。隨著勘探技術的不斷提升,中國石油的油氣探明儲量連創新高,迎來油氣儲量增長的高峰期。
儲量增長的高峰如何轉化為產能的可持續增長?搞好老油田二次開發,讓老油田煥發青春成為關鍵。
新疆油田的二次開發工程自2007年3月開展以來,先后開辟覆蓋四種類型礫巖油藏的二次開發試驗區,分別采用不同井網、不同井距和不同井型進行試驗,取得初步成效。通過一年的研究和試驗,克拉瑪依礫巖油藏盡管已開發50年,目前處于“雙高”階段,但是剩余油仍很豐富。通過二次開發,采收率由原來的29.3%提高到現在的40%以上。
玉門油田二次開發針對老區塊地面系統流程老化、能耗高、產量低、適應性差等實際,重新建立符合新二次開發要求的地面系統,將所有工藝流程簡化為一級和一級半的布站方式,優化工藝設計方案,廣泛應用高效節能設備,大幅度降低油田開發能耗,集成新的地面工程工藝技術,使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較好地運用到二次開發中。
遼河油田稠油的開發通過不斷創新開發理念,大膽嘗試勇于實踐,走過了從冷采到蒸汽吞吐,再到二次開發的不平凡經歷,探索出中深層稠油高輪次吞吐后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以及SAGD開發技術工業化實施,使稠油開發進入全新階段。到2007年年底,遼河稠油探明地質儲量10.86億噸,動用地質儲量8.42億噸。2007年,遼河油田年產稠油746萬噸,其中二次開發生產稠油47.2萬噸。
天然氣業務作為成長性、戰略性和歷史性工程,通過重點氣區建設,整體規劃開發方案和生產部署,加快產能建設步伐,保持產量快速增長。
“蘇里格模式”是被廣泛認可的大氣田開發模式。目前,蘇里格氣田探索出“技術集成化、建設標準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市場化”的開發方式,形成地質與氣藏工程、鉆采工程、地面工程三個專業系列12項開發配套技術,創新了“5+1”合作開發模式,大幅度降低了開發成本,加快了蘇里格氣田開發步伐,實現了規模有效開發。
迪那2氣田到2007年底,已完鉆并試油井7口,均獲得高產油氣流,為迪那2氣田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計劃開鉆6口開發井,繼續組織好集輸、中央處理廠等地面工程建設,年底將基本建成地面骨干工程。
青海臺南氣田2007年共完鉆開發井40口,累計生產天然氣3.20億立方米,氣田日生產能力為300萬立方米。
油氣田各項重點工程建設,大大地提升了中國石油的油氣生產能力和油氣供給保障能力,對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調整油氣資源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煉化基地建設工程:科學設計,精心組織
煉化生產是中國石油增加價值、增長利潤的中心環節,也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領域。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油品和化工產品快速增長的需要,統籌煉化一體化發展,加快規劃布局和建設一批具有世界級規模、主導產品突出、技術先進、管理高效、生產清潔的煉油化工基地,中國石油在東北、西北、南方建設了一批重點煉化項目。
大連石化年2000萬噸煉油工程的年1000萬噸蒸餾聯合裝置已投產運行,其他6套生產裝置進入工藝管道試壓、電儀調試和單機試運行階段,施工進度完成90%。這個項目的建設,是加速我國石化工業結構調整、發展規模經濟的需要,是適應環保要求、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需要。
撫順石化原油集中加工、煉油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工程年800萬噸常減壓蒸餾裝置完成施工圖設計和設備采購工作,全面進入現場施工安裝階段;焦化聯合裝置、硫磺回收、制氫、柴油加氫精制及烴重組4套裝置正在開展初步設計。這個項目的建設,將極大促進和帶動撫順市以及周邊城市群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結構調整優化,有利于撫順市的經濟轉型、產業接替,促進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廣西石化年1000萬噸煉油工程是寫入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工程,是中國石油實施南方戰略的開局之作。目前,工程90%左右的設計已提前和按期完成施工圖,并交付施工單位,其余10%左右的設計正按計劃如期進行。此項目與中國海上石油通道、國家石油安全相關聯,還將為保證華南地區成品油供應、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獨山子石化改擴建煉油及新建乙烯工程是受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的重點項目,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都曾蒞臨考察。截至2008年2月底,年1000萬噸煉油工程共63個主項,62項已開工建設,其中18項已交工或投用;年100萬噸乙烯工程共77個主項,75項已開工建設,土建工程完成70%,鋼結構安裝完成70%,地下管網完成80%。此項目使獨山子石化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千萬噸級煉油與百萬噸級乙烯石化基地,有利于新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快速轉化,有利于促進新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對增強新疆經濟發展后勁,維護民族團結和穩定邊疆具有重要意義。
油氣管網建設工程:縱橫千里,油氣貫神州
油氣管網是油氣輸送最安全、最快捷、最經濟的通道。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搭建資源與市場的橋梁,中國石油著眼于實現國內國際業務整體協調發展和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加快推進西北、東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和國內油氣骨干管網建設。
繼西部管道于2007年建成投產后,又有一批重點管道項目陸續上馬。蘭鄭長成品油管道已于2007年8月18日開工建設。作為東北和華北天然氣管網連通的主干線——永唐秦天然氣管道工程已于2008年2月開工建設。中俄原油管道建設穩步推進。
中國石油從海上引進國外天然氣資源的大連、江蘇LNG項目均已獲得國家核準,計劃于2008年4月開工建設。
我國第一條陸上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已于2008年2月22日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實施,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促進管道沿線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造福沿線地區人民群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有利于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增強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有利于全國天然氣骨干管網的建設,提高管網運營水平;有利于推動物資裝備工業自主創新,實現建設創新性國家戰略。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建成后,同用煤相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億噸、二氧化硫排放144萬噸、煙塵排放66萬噸、氮氧化物排放36萬噸,減排效益顯著。
集團公司的重點工程正在穩步有序的推進,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對提升集團公司的能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重點工程的建成投產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