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 ,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遠。偉大出自平凡 ,英雄來自人民 ,偉大時代需要偉大精神支撐和引領。為記錄 腳踏實地的奮斗者、勤勉務實的勞動者,中央新影老故事頻 道匠心精神系列片特推出紀錄片《時代先鋒》,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挖掘并推出一批各行各業的先鋒者,講述他們堅守初心、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 ,以榜樣力量激勵人心,奏響匠心筑夢的時代強音,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
《衣歸處 朝陽升》作為匠心精神之時代先鋒的年度優秀展播節目,全片圍繞“廢棄與重生”這一宏大主題緩緩鋪陳開來,鏡頭聚焦于廢舊紡織品綠色發展的生態圖景,實地記錄了一段發生在豫楚交界、連接八縣樞紐的商南縣內的非凡歷程。在這里,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以其不懈的努力與堅持,走過了二十多年的奮斗歷程,成功實現了廢舊紡織品的華麗轉身與生態重生。在天和創始人康朝權心中,廢舊紡 織品的循環利用,不僅是一次對物質形態轉變的探索,更是 一場關于生態智慧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刻詮釋。
變廢為寶 聚焦商南
我國穩居全球紡織業榜首,紡織纖維加工量超世界總量的一半。隨著民眾纖維消費量的持續攀升,每年產生的廢舊紡織品數量高達 2600 多萬噸,但其再生利用率尚不足10%。
這些廢舊紡織品要么深埋地下,需長達 280 年的降解時間,要么被焚燒,導致空氣污染與環境損害。然而 ,隨著環保觀念的廣泛普及,變廢為寶的循環利用理念逐漸成為主流。
在秦嶺東段南麓,陜西省商南縣,一家名為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的工廠內,每日有超百噸廢織物經過工人的精心分揀后,被送入生產線。經過切碎、水解風送、高速旋轉、過濾、導熱、蒸發、干燥等一系列精細處理, 最終轉化為獨特的水解聚丙烯腈銨鹽(NH4-HPAN)產品,其黑白相間的 色澤猶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標志著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煥新重生。
在天和的精心策劃與實踐中,那些曾經被視為廢棄物的紡織物,經過他們的巧手轉化,不僅重新煥發了生機 ,更在石油開采等關鍵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水解聚丙烯腈銨鹽,以其卓越的降濾失和防塌性能,成為了眾多水基鉆井液體系中的優選,為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開采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天和公司,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工匠,將廢棄紡織物這一“朽 木”雕琢成了“ 良材”。
為世界減負 為生活加分
鉆井助劑的成功轉化,僅僅是天和公司在循環經濟領域探索的一個起點。隨著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無數曾經陪伴我們生活、卻又在不經意間被遺棄的物品, 如同被時代浪潮沖刷至時間彼岸的寶藏,靜靜地等待著被重新發現與利用。
天和創始人康朝權深刻洞察到循環經濟的巨大潛力,所以他們的視野并未局限于廢舊紡織物單一領域,而是不斷深入到“廢”的廣闊世界。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件舊衣物,還是自然界中不起眼的核桃殼,甚至是工業廢棄物中的煤矸石,他們都視之為潛在的寶藏,并致力于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對社會有益、對環境友好的寶貴資源。
他們是時光里的“拾荒者”,以科技為犁,以創新為種,在廢棄物的荒原上辛勤耕耘,期待著豐收的季節。天和公司的每一次嘗試與突破,都是在為這個世界減負,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與可能。在他們的努力下,廢棄物不再是負擔, 而是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力量。
康朝權堅信,通過與國內更多行業同仁的緊密合作與創新探索,天和能夠進一步挖掘廢舊物的價值,拓展其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共同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記錄時代先鋒 弘揚工匠精神
2024年3 月,天和榮登中央新影老故事頻道展播的匠心精神系列紀錄片《時代先鋒》!如今,天和在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領域已展現出顯著成效,年處理能力超5萬噸,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其在環保技術上的創新與實力,更是對資源循環利用理念的生動實踐。
近日,本期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衣歸處 朝陽升》紀錄片,以其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的突出貢獻,斬獲“年度 優秀展播節目”殊榮!天和公司及整個行業,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共同參與并見證著一場關于資源循環利用、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