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決難預料的是,剛剛走出非典陰影的中國經濟遭遇了“經濟是否過熱”的討論。這個周末,激烈的爭鳴又出現在科博會上,在9月12日-13日舉辦的“科博會·第三屆中國上市公司峰會”及“科博會·高成長企業與金融市場國際化論壇”上,兩種不同的判斷吸引了無數目光。
理論界看法不一,一些業界人士呼吁,需要謹慎處之的是:不宜輕易下結論,并采取動作,這樣也許對剛剛走出通縮的中國經濟相當不利。
張國寶:局部經濟過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日前在“高成長企業與金融市場國際論壇”上表示,我國某些行業已經出現了過熱苗頭,這些局部性的苗頭應該引起重視。否則,容易釀成全局性的問題。
張國寶認為,我國某些行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沒有緩解,鋼鐵、建材、有色金屬、汽車、紡織等行業盲目重復建設的情況有所加劇。例如鋼鐵行業,我國鋼鐵行業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我國鋼鐵行業所需的原材料———鐵礦石1/3都依賴進口,去年我國進口1.1億噸鐵礦石,使得國際鐵礦石每噸上漲了10美元。還有一個重要原材料是焦炭,今年焦炭的國際行情也在上漲,一噸焦炭上漲到170美元;同時,國內焦炭的需求量也在旺盛地增長。
他對汽車業的現狀也做了分析。他說,近年來,汽車熱銷,主要的汽車廠盈利狀況不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下旬,汽車的產銷率下降了2.1個百分點,汽車庫存量有所上升,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各個省搞汽車的熱情一點未減,整車廠家123家,其中生產轎車的廠商有23個,產量超過50萬輛的汽車集團就有兩個,這個和國際上汽車行業進行合并重組的總的趨勢是非常不合拍的。
局部經濟過熱的另一個表象就是信貸的投放偏快,今年前7個月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已經超過去年全年貸款的總量。信貸的過快增長容易形成新的不良資產貸款,加大銀行的潛在風險。
另外,他還提醒,電力短缺的問題要引起重視。今年我國相當一部分的地區電力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有時高達19個省。這些省多數采取錯峰用電,個別地方需拉閘限電,這在1999年以來尚屬首例。今年上半年,GDP增長速度為8.2%,電力增長速度為15.2%,電力增長速度遠遠高于GDP的速度,也高于工業增長16%的速度。即使今年全國要新開工2500萬千瓦的電,在明后年電力仍然處于一個比較緊張的供應狀況。
張國寶認為,現在還不能輕易斷言中國經濟過熱,只能說在某些行業當中出現了過熱苗頭。這些局部性的苗頭應引起重視,如果局部性的問題不引起重視的話,容易釀成全局性的問題。
他認為,要加強調控和引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有針對性采取措施,不搞一刀切,千方百計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同時,確實把工作重點放在優化、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運行質量、促進協調發展上。
此外,還要發展多種消費方式,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努力擴大居民消費。積極擴大外貿進出口,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資,做好財政增收節支政策,確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國有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對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徐宏源:判斷過熱缺乏依據
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副主任徐宏源指出判斷宏觀經濟過熱,還缺乏足夠的依據,中國經濟仍在通貨緊縮的邊緣,政策調控不當會導致經濟再次陷入通貨緊縮。
徐宏源表示,信貸增長過快,投資增長過快有其客觀必然性。不能作為判斷經濟增長過熱的絕對依據。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把速度作為判斷經濟增長過熱的標準。判斷經濟是否過熱主要有三大指標:通貨膨脹、虛擬資產的價格、國際收支失去平衡,任何經濟過熱必須出現這三大跡象之一。而從這三個指標來看,中國宏觀經濟沒有出現過熱的跡象,還處在通貨緊縮的邊緣。一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看,至少應該有2%的通縮率,現在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二是從虛擬資產的價格來看,2001年6月股市開始下跌,熊市已經兩年多了,即使以前有泡沫,現在也是泡沫的速度在趨于縮減,而非擴張。房地產業,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交易價格平均上漲14.3%,上海、杭州這些沿海城市有些局部過熱,但是沒有出現全面過熱的狀況。第三個指標,國際收支實現雙順差,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里這是最好看的數字,結果其中還有200多億的游資。
徐宏源說,今年下半年需求方面的數字已經朝不利的方向變化,7月份外商直接投資下降了38.8%,當然這個數據主要由于受非典影響,但是,這僅僅由于是非典造成的短期影響,還是國際資本流動發生變化,還需要觀察,不能輕易下結論。一般情況下,外商投資每增長10個百分點,可以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如果外商投資不增長的話,經濟增長就會受到影響。此外,出口需求出現減弱的勢頭。8月份已經減速,還會繼續,這是趨勢,不可能再出現象今年上半年那樣30%多的增長速度,畢竟全世界都只是百分之幾的速度,中國增長之所以這么快,是W TO效應的一次性釋放。
徐宏源指出,宏觀經濟調控不僅僅是科學,也是藝術,明年經濟能否持續增長也取決于決策。他說,短期內,中國經濟要面對的仍然是就業不充分、開工率不足。三、四年以后可能會出現過熱,但是不能因為三四年以后會過熱而做出不當決策。2000年的情況和今年非常類似,2001年,連續7年通貨緊縮之后,出現了首次回升,當時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既要治理通貨緊縮,又要防止通貨膨脹,結果打擊了通貨膨脹后再次出現通貨緊縮,接著不得不減息,大量的放貸款,現在的貸款,半年、一年的貸款很多緣于這個原因。
據《中國石油商務網》
理論界看法不一,一些業界人士呼吁,需要謹慎處之的是:不宜輕易下結論,并采取動作,這樣也許對剛剛走出通縮的中國經濟相當不利。
張國寶:局部經濟過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日前在“高成長企業與金融市場國際論壇”上表示,我國某些行業已經出現了過熱苗頭,這些局部性的苗頭應該引起重視。否則,容易釀成全局性的問題。
張國寶認為,我國某些行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沒有緩解,鋼鐵、建材、有色金屬、汽車、紡織等行業盲目重復建設的情況有所加劇。例如鋼鐵行業,我國鋼鐵行業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我國鋼鐵行業所需的原材料———鐵礦石1/3都依賴進口,去年我國進口1.1億噸鐵礦石,使得國際鐵礦石每噸上漲了10美元。還有一個重要原材料是焦炭,今年焦炭的國際行情也在上漲,一噸焦炭上漲到170美元;同時,國內焦炭的需求量也在旺盛地增長。
他對汽車業的現狀也做了分析。他說,近年來,汽車熱銷,主要的汽車廠盈利狀況不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下旬,汽車的產銷率下降了2.1個百分點,汽車庫存量有所上升,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各個省搞汽車的熱情一點未減,整車廠家123家,其中生產轎車的廠商有23個,產量超過50萬輛的汽車集團就有兩個,這個和國際上汽車行業進行合并重組的總的趨勢是非常不合拍的。
局部經濟過熱的另一個表象就是信貸的投放偏快,今年前7個月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已經超過去年全年貸款的總量。信貸的過快增長容易形成新的不良資產貸款,加大銀行的潛在風險。
另外,他還提醒,電力短缺的問題要引起重視。今年我國相當一部分的地區電力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有時高達19個省。這些省多數采取錯峰用電,個別地方需拉閘限電,這在1999年以來尚屬首例。今年上半年,GDP增長速度為8.2%,電力增長速度為15.2%,電力增長速度遠遠高于GDP的速度,也高于工業增長16%的速度。即使今年全國要新開工2500萬千瓦的電,在明后年電力仍然處于一個比較緊張的供應狀況。
張國寶認為,現在還不能輕易斷言中國經濟過熱,只能說在某些行業當中出現了過熱苗頭。這些局部性的苗頭應引起重視,如果局部性的問題不引起重視的話,容易釀成全局性的問題。
他認為,要加強調控和引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有針對性采取措施,不搞一刀切,千方百計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同時,確實把工作重點放在優化、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運行質量、促進協調發展上。
此外,還要發展多種消費方式,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努力擴大居民消費。積極擴大外貿進出口,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資,做好財政增收節支政策,確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國有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對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徐宏源:判斷過熱缺乏依據
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副主任徐宏源指出判斷宏觀經濟過熱,還缺乏足夠的依據,中國經濟仍在通貨緊縮的邊緣,政策調控不當會導致經濟再次陷入通貨緊縮。
徐宏源表示,信貸增長過快,投資增長過快有其客觀必然性。不能作為判斷經濟增長過熱的絕對依據。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把速度作為判斷經濟增長過熱的標準。判斷經濟是否過熱主要有三大指標:通貨膨脹、虛擬資產的價格、國際收支失去平衡,任何經濟過熱必須出現這三大跡象之一。而從這三個指標來看,中國宏觀經濟沒有出現過熱的跡象,還處在通貨緊縮的邊緣。一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看,至少應該有2%的通縮率,現在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二是從虛擬資產的價格來看,2001年6月股市開始下跌,熊市已經兩年多了,即使以前有泡沫,現在也是泡沫的速度在趨于縮減,而非擴張。房地產業,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交易價格平均上漲14.3%,上海、杭州這些沿海城市有些局部過熱,但是沒有出現全面過熱的狀況。第三個指標,國際收支實現雙順差,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里這是最好看的數字,結果其中還有200多億的游資。
徐宏源說,今年下半年需求方面的數字已經朝不利的方向變化,7月份外商直接投資下降了38.8%,當然這個數據主要由于受非典影響,但是,這僅僅由于是非典造成的短期影響,還是國際資本流動發生變化,還需要觀察,不能輕易下結論。一般情況下,外商投資每增長10個百分點,可以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如果外商投資不增長的話,經濟增長就會受到影響。此外,出口需求出現減弱的勢頭。8月份已經減速,還會繼續,這是趨勢,不可能再出現象今年上半年那樣30%多的增長速度,畢竟全世界都只是百分之幾的速度,中國增長之所以這么快,是W TO效應的一次性釋放。
徐宏源指出,宏觀經濟調控不僅僅是科學,也是藝術,明年經濟能否持續增長也取決于決策。他說,短期內,中國經濟要面對的仍然是就業不充分、開工率不足。三、四年以后可能會出現過熱,但是不能因為三四年以后會過熱而做出不當決策。2000年的情況和今年非常類似,2001年,連續7年通貨緊縮之后,出現了首次回升,當時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既要治理通貨緊縮,又要防止通貨膨脹,結果打擊了通貨膨脹后再次出現通貨緊縮,接著不得不減息,大量的放貸款,現在的貸款,半年、一年的貸款很多緣于這個原因。
據《中國石油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