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零時,三峽工程成功下閘蓄水,6月10日,蓄水達到第一階段目標135米。從此,工程開始進入收獲期,中華民族百年夢想即將實現。滔滔的長江水將化成中華民族的滾滾財富,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效益。
電能照亮半個中國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不久前發布了《2003年電力供需形勢預測報告》,預計我國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將在9%-10%之間,高于GDP的增長率。目前,全國16個省市電力緊缺,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電網經常拉閘限電。以廣東省為例,今年第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就激增18%,8個市已被迫實施錯峰用電。三峽水電站建成后,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7億度,相當于10個大亞灣核電站。以每度用電創產值6元計算,三峽水電站創造的產值高達5082億元,約為目前中國GDP(10萬億元)的5%。今年發電量將達到55億度,這些電力將送往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八省市,明年三峽電力供應將新增廣東。從現在起到2009年,三峽工程差不多每年都有4臺機組投產發電,發電量相當于每年增加一個葛洲壩電站。到2009年26臺水輪發電機組全部運行時,三峽地區將成為全球設備最先進、技術最領先、站線最密集的直流輸電中心和全國電網中心,它將集中為經濟發達但能源不足的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供電,其電能照亮半個中國,拉閘限電現象將從上述地區徹底消失。
運力相當于六條鐵路
發展水運可以不占或少占地,運輸成本只是鐵路的1/2、公路的1/3,每馬力運量比火車多2至4倍,比汽車多50倍,比飛機多100倍,而每公里航道的投資只是鐵路的1/5至1/3。長江橫跨中國南方11個省區,長江流域是我國開發條件最好、經濟實力最強、潛在優勢最大的流域經濟帶,其鋼產量占全國66%,發電量占全國40%,沿江汽車工業帶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產業群,而且還有豐富的煤炭、磷礦、鐵礦等資源。但長江這一“黃金水道”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利用。由于從宜昌至重慶660公里長江航道80%以上處在急流、險灘、淺灘之中,目前只能行駛1500噸級船隊,其運輸能力還不及一條鐵路。隨著蓄水的成功和水位進一步提高,大壩上游江段的所有礙航險灘將永遠消失,加上航道拓寬、水流變緩,通航條件將全面改善。萬噸級船隊可暢行無阻直達重慶,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長江的年運輸能力提高5倍左右,相當于大約6條鐵路的運力。
千年洪患成為歷史
洪澇災害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從漢代至今的兩千年間,長江共發生洪災219次,大約每10年一次?!叭f里長江,險在荊江”。三峽工程建成后,將使萬里長江上最為險要的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洪患將成為歷史,長江中下游12.5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區的人民的生存權與發展權將獲得根本改善。
旅游迎來巨大機遇
200公里長的三峽以山峰險峻、水勢磅礴、風光綺麗和名勝古跡眾多而成為世界著名旅游勝地。即使三峽庫區水位升至175米后,受淹影響的旅游景點也只有39處,僅占三峽庫區旅游景點的13%。蓄水在淹沒庫區少部分旅游景觀的同時,也使三峽沿岸數以千計的旅游新景觀浮出水面。由于長江交通變得通暢,這些久藏深閨的景觀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開發機遇,促進三峽旅游方式由單一的游船觀光游向水陸結合游、觀光與度假結合游、平湖與峽谷風光結合游、峽谷漂流與溶洞結合游等轉變。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市,近年正成為中國接待海外游客增長最快的城市,三年來接待海外游客的數量年均增長達80%。
庫區脫貧邁向小康
三峽庫區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差,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社會發展落后,是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重慶市近90%的絕對貧困人口都集中在三峽庫區。三峽工程的興建給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良機。三峽移民十年間,庫區12個主要移民區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倍,工業總產值增長3.3倍,其中工礦企業利稅增長4.8倍,財政收入增長4倍以上。庫區13個全淹和部分半淹的城市、縣城已基本完成復建,基礎設施、城市功能、生態環境、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公益事業等都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三峽工程極大地促進三峽庫區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國家陸續在庫區及其上游批準實施了一大批環境保護項目,如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等,大大改變了庫區的生態環境狀況,有力促進旅游發展,吸引外來投資。三峽工程蓄水后,三峽庫區將依托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通過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據《南方日報》
電能照亮半個中國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不久前發布了《2003年電力供需形勢預測報告》,預計我國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將在9%-10%之間,高于GDP的增長率。目前,全國16個省市電力緊缺,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電網經常拉閘限電。以廣東省為例,今年第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就激增18%,8個市已被迫實施錯峰用電。三峽水電站建成后,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7億度,相當于10個大亞灣核電站。以每度用電創產值6元計算,三峽水電站創造的產值高達5082億元,約為目前中國GDP(10萬億元)的5%。今年發電量將達到55億度,這些電力將送往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八省市,明年三峽電力供應將新增廣東。從現在起到2009年,三峽工程差不多每年都有4臺機組投產發電,發電量相當于每年增加一個葛洲壩電站。到2009年26臺水輪發電機組全部運行時,三峽地區將成為全球設備最先進、技術最領先、站線最密集的直流輸電中心和全國電網中心,它將集中為經濟發達但能源不足的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供電,其電能照亮半個中國,拉閘限電現象將從上述地區徹底消失。
運力相當于六條鐵路
發展水運可以不占或少占地,運輸成本只是鐵路的1/2、公路的1/3,每馬力運量比火車多2至4倍,比汽車多50倍,比飛機多100倍,而每公里航道的投資只是鐵路的1/5至1/3。長江橫跨中國南方11個省區,長江流域是我國開發條件最好、經濟實力最強、潛在優勢最大的流域經濟帶,其鋼產量占全國66%,發電量占全國40%,沿江汽車工業帶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產業群,而且還有豐富的煤炭、磷礦、鐵礦等資源。但長江這一“黃金水道”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利用。由于從宜昌至重慶660公里長江航道80%以上處在急流、險灘、淺灘之中,目前只能行駛1500噸級船隊,其運輸能力還不及一條鐵路。隨著蓄水的成功和水位進一步提高,大壩上游江段的所有礙航險灘將永遠消失,加上航道拓寬、水流變緩,通航條件將全面改善。萬噸級船隊可暢行無阻直達重慶,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長江的年運輸能力提高5倍左右,相當于大約6條鐵路的運力。
千年洪患成為歷史
洪澇災害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從漢代至今的兩千年間,長江共發生洪災219次,大約每10年一次?!叭f里長江,險在荊江”。三峽工程建成后,將使萬里長江上最為險要的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洪患將成為歷史,長江中下游12.5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區的人民的生存權與發展權將獲得根本改善。
旅游迎來巨大機遇
200公里長的三峽以山峰險峻、水勢磅礴、風光綺麗和名勝古跡眾多而成為世界著名旅游勝地。即使三峽庫區水位升至175米后,受淹影響的旅游景點也只有39處,僅占三峽庫區旅游景點的13%。蓄水在淹沒庫區少部分旅游景觀的同時,也使三峽沿岸數以千計的旅游新景觀浮出水面。由于長江交通變得通暢,這些久藏深閨的景觀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開發機遇,促進三峽旅游方式由單一的游船觀光游向水陸結合游、觀光與度假結合游、平湖與峽谷風光結合游、峽谷漂流與溶洞結合游等轉變。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市,近年正成為中國接待海外游客增長最快的城市,三年來接待海外游客的數量年均增長達80%。
庫區脫貧邁向小康
三峽庫區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差,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社會發展落后,是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重慶市近90%的絕對貧困人口都集中在三峽庫區。三峽工程的興建給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良機。三峽移民十年間,庫區12個主要移民區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倍,工業總產值增長3.3倍,其中工礦企業利稅增長4.8倍,財政收入增長4倍以上。庫區13個全淹和部分半淹的城市、縣城已基本完成復建,基礎設施、城市功能、生態環境、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公益事業等都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三峽工程極大地促進三峽庫區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國家陸續在庫區及其上游批準實施了一大批環境保護項目,如長江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等,大大改變了庫區的生態環境狀況,有力促進旅游發展,吸引外來投資。三峽工程蓄水后,三峽庫區將依托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通過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據《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