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83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達到1995年以來最高水平。1—2月,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9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倍,凈增利潤524.7億元,特別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5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兩倍。前兩個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平均上漲了0.3%,工業品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2%,出現了近20個月來的首次正增長。一連串的數字顯示,今年工業生產出現了擋不住的“開門紅”。
再看鋼材、電力等基礎性產業。去年年底至今,全國電力需求大幅度增加,西北電網不得不頻頻拉閘限電,其中,工業用電要占到總用電量的70%以上。鋼材方面,在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仍然擋不住市場的旺盛需求。這些產業的市場動向與固定資產投資乃至整個宏觀經濟運行“同此涼熱”,如今的吃緊狀態也在證明我國經濟規模在進一步擴大。
不僅如此,這一輪經濟增長還有著較為堅實的企業微觀基礎。據國家統計局全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31.2,比上年同期提高11.6點,創下近年新高。這表明企業內在活力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繼續改善。
這迅猛的增長勢頭從何而來?
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仍是主要動力。
一是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加快。
1—2月,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1936億元,同比增長3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625億元,同比增長55.5%,比上年同期高出38.6個百分點;基本建設投資939億元,同比增長27.7%;更新改造投資320億元,增長41.8%;房地產開發投資598億元,增長37.0%。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對能源、重工業起到直接拉動作用。一季度,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3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近20%,占整個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消費市場日趨活躍。
汽車行業繼去年呈現“井噴”式發展后,今年首季仍保持產銷兩旺勢頭,成為當前工業生產中最突出的“亮點”。一季度,汽車產量105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54%,其中轎車生產39.9萬輛,同比增長1.2倍。汽車行業前兩月完成以現價計算的工業總產值已達1186億元,同比增加56%。
除汽車、住宅等新興消費熱點外,通信器材、家電、食品等也保持著旺銷勢頭。一季度,通信設備、移動電話機、電子計算機、微機、顯示器等電子通信產品生產增速都在40%以上。
三是貿易出口快速增長。一季度,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5146億元,同比增長30.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5個百分點。出口對工業增長的帶動作用繼續增強。據測算,全部工業增長中,出口的貢獻率為20.7%,拉動增長約3.5個百分點,明顯高于上年同期。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2.1%,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34%,紡織業增長21.8%。
對于一季度的經濟形勢,有專家指出,我國目前正在出現一批高增長的產業群,其中有些行業正在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這也是導致現階段工業增勢迅猛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化,與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密切相關的高增長行業相繼涌現,并帶動相關行業形成一批以房產、汽車、機械、城建等領域為代表的高增長產業群。它們與市場需求結合緊密,與中國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會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較快增長周期。
在汽車工業快速增長的拉動下形成了"汽車族"高增長產業群,它包括鋼鐵、輪胎等。據統計,產業群的規模相當于汽車工業本身的2.5-3倍,占國民經濟總量的7%-8.5%,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12%左右。
而包含鋼鐵、建材、裝飾裝修等產業的"房地產族"高增長產業群,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發展空間還將不斷擴展,并將成為今后若干年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的高增長群。
與居民日常消費結構升級關聯密切的"日常消費品族"高增長產業群,包括食品工業中的水產品加工、乳制品業;飲料業;文化娛樂休閑業;旅游等行業,具有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需要、產業關聯度高、供給反映充分等特點,將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較快增長周期。
首季工業增長"開門紅",是否就意味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從此一馬平川呢?有經濟界人士指出,雖然從總體上講現在的經濟增長沒有引起通貨膨脹的危險,并不能算做過熱,但是,在某些產業、某些地區存在著局部過熱和重復建設的跡象,特別是一些被關閉的小鋼廠、小煤窯等死灰復燃,需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也指出,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有一些指標需要加以關注,一是重工業增長較快;二是進口增長較快,今年前兩個月出現了多年未遇的貿易逆差;三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可能略嫌偏快。
同時,從國內的情況看,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拉大,資源配置不盡合理,整合力度不夠,技術水平低,加上今年出現的一些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國內需求的較快增長,影響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影響社會就業的擴大;再從國際情況來看,目前外部環境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其中最明顯的因素是伊拉克戰爭。中國出口保持較快增長的難度增加,進口壓力逐步加大,外需拉力存在減弱的趨勢,一些行業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近三年一季度部分工業統計數據一覽
年份 2001 2002 2003
項目
工業增加值(億元) 5868 6494 8343
同比增長率 11.2% 10.9% 17.2%
工業企業利潤(億元) 879.2 799.2 980
(1-2 月)
同比增長率 45.8% -9.1% 120 %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 業利潤 550
(億元) 235.6 337.1 (1-2 月)
同比增長率 62.3% -30.1% 200 %
7613.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 額(億元) 9256 10035 (1-2 月)
同比增長率 10.3% 8.4% 9.2 %
出口交貨值(億元) 3239 3760 5146
同比增長率 14% 13.7% 30.2%
據《經濟日報》
再看鋼材、電力等基礎性產業。去年年底至今,全國電力需求大幅度增加,西北電網不得不頻頻拉閘限電,其中,工業用電要占到總用電量的70%以上。鋼材方面,在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仍然擋不住市場的旺盛需求。這些產業的市場動向與固定資產投資乃至整個宏觀經濟運行“同此涼熱”,如今的吃緊狀態也在證明我國經濟規模在進一步擴大。
不僅如此,這一輪經濟增長還有著較為堅實的企業微觀基礎。據國家統計局全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31.2,比上年同期提高11.6點,創下近年新高。這表明企業內在活力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繼續改善。
這迅猛的增長勢頭從何而來?
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仍是主要動力。
一是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加快。
1—2月,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1936億元,同比增長3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625億元,同比增長55.5%,比上年同期高出38.6個百分點;基本建設投資939億元,同比增長27.7%;更新改造投資320億元,增長41.8%;房地產開發投資598億元,增長37.0%。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對能源、重工業起到直接拉動作用。一季度,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3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近20%,占整個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消費市場日趨活躍。
汽車行業繼去年呈現“井噴”式發展后,今年首季仍保持產銷兩旺勢頭,成為當前工業生產中最突出的“亮點”。一季度,汽車產量105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54%,其中轎車生產39.9萬輛,同比增長1.2倍。汽車行業前兩月完成以現價計算的工業總產值已達1186億元,同比增加56%。
除汽車、住宅等新興消費熱點外,通信器材、家電、食品等也保持著旺銷勢頭。一季度,通信設備、移動電話機、電子計算機、微機、顯示器等電子通信產品生產增速都在40%以上。
三是貿易出口快速增長。一季度,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5146億元,同比增長30.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5個百分點。出口對工業增長的帶動作用繼續增強。據測算,全部工業增長中,出口的貢獻率為20.7%,拉動增長約3.5個百分點,明顯高于上年同期。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2.1%,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34%,紡織業增長21.8%。
對于一季度的經濟形勢,有專家指出,我國目前正在出現一批高增長的產業群,其中有些行業正在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這也是導致現階段工業增勢迅猛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化,與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密切相關的高增長行業相繼涌現,并帶動相關行業形成一批以房產、汽車、機械、城建等領域為代表的高增長產業群。它們與市場需求結合緊密,與中國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會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較快增長周期。
在汽車工業快速增長的拉動下形成了"汽車族"高增長產業群,它包括鋼鐵、輪胎等。據統計,產業群的規模相當于汽車工業本身的2.5-3倍,占國民經濟總量的7%-8.5%,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12%左右。
而包含鋼鐵、建材、裝飾裝修等產業的"房地產族"高增長產業群,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發展空間還將不斷擴展,并將成為今后若干年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的高增長群。
與居民日常消費結構升級關聯密切的"日常消費品族"高增長產業群,包括食品工業中的水產品加工、乳制品業;飲料業;文化娛樂休閑業;旅游等行業,具有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需要、產業關聯度高、供給反映充分等特點,將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較快增長周期。
首季工業增長"開門紅",是否就意味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從此一馬平川呢?有經濟界人士指出,雖然從總體上講現在的經濟增長沒有引起通貨膨脹的危險,并不能算做過熱,但是,在某些產業、某些地區存在著局部過熱和重復建設的跡象,特別是一些被關閉的小鋼廠、小煤窯等死灰復燃,需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也指出,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有一些指標需要加以關注,一是重工業增長較快;二是進口增長較快,今年前兩個月出現了多年未遇的貿易逆差;三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可能略嫌偏快。
同時,從國內的情況看,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拉大,資源配置不盡合理,整合力度不夠,技術水平低,加上今年出現的一些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國內需求的較快增長,影響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影響社會就業的擴大;再從國際情況來看,目前外部環境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其中最明顯的因素是伊拉克戰爭。中國出口保持較快增長的難度增加,進口壓力逐步加大,外需拉力存在減弱的趨勢,一些行業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近三年一季度部分工業統計數據一覽
年份 2001 2002 2003
項目
工業增加值(億元) 5868 6494 8343
同比增長率 11.2% 10.9% 17.2%
工業企業利潤(億元) 879.2 799.2 980
(1-2 月)
同比增長率 45.8% -9.1% 120 %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 業利潤 550
(億元) 235.6 337.1 (1-2 月)
同比增長率 62.3% -30.1% 200 %
7613.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 額(億元) 9256 10035 (1-2 月)
同比增長率 10.3% 8.4% 9.2 %
出口交貨值(億元) 3239 3760 5146
同比增長率 14% 13.7% 30.2%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