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達到8%以上。下半年走勢如何?全年能否實現預期增長目標?記者近日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淮。
陳淮分析,眼下我國經濟運行基礎扎實,并且四個“沒有變”,即中國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的趨勢沒有變,社會收入水平決定的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沒有變,新產業熱點正在形成的趨勢沒有變,全球資本流動的基本方向沒有變。這四個“沒有變”決定了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不會受非典較大影響。2003年經濟增長不僅有把握實現7%的預期,而且有可能高于這個預期1個百分點左右。
陳淮提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是投資增長速度比較快。應當看到,2003年投資增長與此前我國若干次“過熱”時的投資增長相比,最大區別就在于正在加速的城市化進程為投資增長提供了新的空間。此外,城市化還造就了大量新增就業崗位,造就了新的城市型消費人群。
陳淮認為,非典疫情在一段時期內對旅游、餐飲等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但從全年和更長一些的時間范圍看,這個影響并不會使這些產業一蹶不振,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由社會收入水平所決定的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沒有變。在過去幾年中,人們消費結構變化的一個明顯特征是用于餐飲、旅游、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增長很快。非典疫情并未根本影響我國的社會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一定,人們的消費結構就是一定的。人們的收入中有多大一個比重要花在勞務性產品上,比如旅游、餐飲、娛樂、健身等,不會因為短期的疫情而根本改變。市場需求基礎的存在決定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光明。事實上,疫情結束以來,各地的商貿流通、餐飲、旅游等產業已經相繼出現了報復性的增長高潮。
此外,政府及時出臺了對這些產業的援助、保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疫情造成的損失,并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信心。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產業大都是市場機制發育比較充分的產業,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這些產業具有較強的自我平衡和自我補償能力。從疫情結束后的情況看,下半年這些產業的同比增長仍會有一個明顯的高潮。
陳淮提出,新的產業熱點是我們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發動機”之一。這個“發動機”轉速依然。新產業熱點形成是我國工業化升級和產業結構變動的必然結果,就是在非典最嚴重的時候,我國的車市也沒有降溫,鋼鐵、煤炭、電力等產業形成的強勁需求也并未出現降溫,因此有理由確信,我國新的產業熱點正在形成的趨勢沒有改變。
陳淮最后提出,全球資本流動的基本方向也不會因為非典而改變。我們需要把疫情對短期簽約的影響和資本對投向區域的戰略選擇區分開。2002年全世界汽車銷售量增長了2%,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市場銷售增量的貢獻。中國的鋼鐵消費量在過去兩年內增長了50%以上,幾乎成為全球鋼鐵需求增長的唯一亮點。今后10到20年內,中國將是世界石油市場新增需求的主要買主,是全球成品油和石化產品新增需求的最主要貢獻者。近年來很多外國手機廠商不斷宣稱,新一款手機總是先于歐洲或者其他市場投放中國。在中國市場前景的吸引下,國際資本不會因為短期的疫情就不來賺錢了。雖然最近一些國家出現了“反傾銷”浪潮,但這根本不能減小我國參與全球化競爭的發展機會。貿易保護主義保護的是當地的就業崗位和中小資本的利益。這更多是政府的政策選擇,而不是更有資源支配力的國際大資本的利益選擇。
據《經濟日報》
陳淮分析,眼下我國經濟運行基礎扎實,并且四個“沒有變”,即中國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的趨勢沒有變,社會收入水平決定的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沒有變,新產業熱點正在形成的趨勢沒有變,全球資本流動的基本方向沒有變。這四個“沒有變”決定了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不會受非典較大影響。2003年經濟增長不僅有把握實現7%的預期,而且有可能高于這個預期1個百分點左右。
陳淮提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是投資增長速度比較快。應當看到,2003年投資增長與此前我國若干次“過熱”時的投資增長相比,最大區別就在于正在加速的城市化進程為投資增長提供了新的空間。此外,城市化還造就了大量新增就業崗位,造就了新的城市型消費人群。
陳淮認為,非典疫情在一段時期內對旅游、餐飲等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但從全年和更長一些的時間范圍看,這個影響并不會使這些產業一蹶不振,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由社會收入水平所決定的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沒有變。在過去幾年中,人們消費結構變化的一個明顯特征是用于餐飲、旅游、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增長很快。非典疫情并未根本影響我國的社會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一定,人們的消費結構就是一定的。人們的收入中有多大一個比重要花在勞務性產品上,比如旅游、餐飲、娛樂、健身等,不會因為短期的疫情而根本改變。市場需求基礎的存在決定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光明。事實上,疫情結束以來,各地的商貿流通、餐飲、旅游等產業已經相繼出現了報復性的增長高潮。
此外,政府及時出臺了對這些產業的援助、保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疫情造成的損失,并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信心。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產業大都是市場機制發育比較充分的產業,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這些產業具有較強的自我平衡和自我補償能力。從疫情結束后的情況看,下半年這些產業的同比增長仍會有一個明顯的高潮。
陳淮提出,新的產業熱點是我們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發動機”之一。這個“發動機”轉速依然。新產業熱點形成是我國工業化升級和產業結構變動的必然結果,就是在非典最嚴重的時候,我國的車市也沒有降溫,鋼鐵、煤炭、電力等產業形成的強勁需求也并未出現降溫,因此有理由確信,我國新的產業熱點正在形成的趨勢沒有改變。
陳淮最后提出,全球資本流動的基本方向也不會因為非典而改變。我們需要把疫情對短期簽約的影響和資本對投向區域的戰略選擇區分開。2002年全世界汽車銷售量增長了2%,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市場銷售增量的貢獻。中國的鋼鐵消費量在過去兩年內增長了50%以上,幾乎成為全球鋼鐵需求增長的唯一亮點。今后10到20年內,中國將是世界石油市場新增需求的主要買主,是全球成品油和石化產品新增需求的最主要貢獻者。近年來很多外國手機廠商不斷宣稱,新一款手機總是先于歐洲或者其他市場投放中國。在中國市場前景的吸引下,國際資本不會因為短期的疫情就不來賺錢了。雖然最近一些國家出現了“反傾銷”浪潮,但這根本不能減小我國參與全球化競爭的發展機會。貿易保護主義保護的是當地的就業崗位和中小資本的利益。這更多是政府的政策選擇,而不是更有資源支配力的國際大資本的利益選擇。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