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價格上調不會改變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落趨勢,高油價倒逼中國經濟‘變輕’,也許是高油價對中國經濟最為深遠的影響”。在昨天最新一期經濟報告中,招商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胡魯濱這樣寫道。而相同的觀點在經濟學界中漸漸成為共識。
油電價格上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引發了包括調控部門和經濟學界在內的廣泛討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美國紐約表示,“更高的能源價格會對CPI帶來一些壓力,所以我們可能會加大反通脹的力度。”
不過,相比于調控部門的未雨綢繆,經濟學界顯然要樂觀很多。高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由于油價在CPI中所占比重很小,此次成品油提價對CPI的直接影響非常有限。而根據胡魯濱的計算,此次油電價格上調將導致CPI單月上漲0.5個百分點,三個月內上漲1.2個百分點。“CPI的回落趨勢不會因為油電價格上調而改變,6月份CPI漲幅將為6.8%,在5月份7.7%的基礎上進一步回落。”
“高油價倒逼中國經濟結構優化,也許是高油價對中國經濟最為深遠的影響。”胡魯濱表示,油價上調主要影響運輸、鋼鐵、石油制品和化工等行業。石油價格每上調一個百分點,將會導致運輸行業總成本上升0.3個百分點、化工行業上升0.05個百分點。不過,石油僅僅是生產成本中的一項,而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則能化解高油價的壓力。“高油價對引導企業走向低能耗、高增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使中國經濟結構優化,日本四十年前的經歷對中國有借鑒意義”。
據悉,在經歷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后,日本率先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整個社會能耗大幅下降。從1979至1989年間,日本的石油使用量下降了14%,而同一時期經濟增速卻上升27%。此后,日本一直保持石油消費增長率低于GDP增長率的發展模式。
持相似看法的還有中國社科院欠發達地區研究中心主任袁鋼明。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產業變遷的權威專家,袁鋼明表示,“高油價對中國經濟既是預警也是契機。在經濟轉型期,如果調控得當,就會推動技術革新,使中國從制造業大國轉型至知識、信息、服務型貿易大國,從而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油電價格上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引發了包括調控部門和經濟學界在內的廣泛討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美國紐約表示,“更高的能源價格會對CPI帶來一些壓力,所以我們可能會加大反通脹的力度。”
不過,相比于調控部門的未雨綢繆,經濟學界顯然要樂觀很多。高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由于油價在CPI中所占比重很小,此次成品油提價對CPI的直接影響非常有限。而根據胡魯濱的計算,此次油電價格上調將導致CPI單月上漲0.5個百分點,三個月內上漲1.2個百分點。“CPI的回落趨勢不會因為油電價格上調而改變,6月份CPI漲幅將為6.8%,在5月份7.7%的基礎上進一步回落。”
“高油價倒逼中國經濟結構優化,也許是高油價對中國經濟最為深遠的影響。”胡魯濱表示,油價上調主要影響運輸、鋼鐵、石油制品和化工等行業。石油價格每上調一個百分點,將會導致運輸行業總成本上升0.3個百分點、化工行業上升0.05個百分點。不過,石油僅僅是生產成本中的一項,而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則能化解高油價的壓力。“高油價對引導企業走向低能耗、高增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使中國經濟結構優化,日本四十年前的經歷對中國有借鑒意義”。
據悉,在經歷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后,日本率先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整個社會能耗大幅下降。從1979至1989年間,日本的石油使用量下降了14%,而同一時期經濟增速卻上升27%。此后,日本一直保持石油消費增長率低于GDP增長率的發展模式。
持相似看法的還有中國社科院欠發達地區研究中心主任袁鋼明。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產業變遷的權威專家,袁鋼明表示,“高油價對中國經濟既是預警也是契機。在經濟轉型期,如果調控得當,就會推動技術革新,使中國從制造業大國轉型至知識、信息、服務型貿易大國,從而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