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國際油價的下跌似乎比上漲更為迅猛。紐約基準原油期價自7月11日創出147.27美元歷史新高后即掉頭向下,28日收于124.73美元,半個月內回落幅度超過15%。
于是,各種有關國際油價已出現拐點的論斷紛紛出爐,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美國投資人麥嘉華認為,經濟擴張周期已經結束,油價將回落至100美元左右。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主席哈利勒甚至預測,隨著美元匯率反彈,油價可能降至70-80美元區間。
歸納種種油價拐點論的依據,不外乎全球經濟減速甚至衰退導致需求下降、地緣政治緩和導致供應增加、美元升值、投機炒作資金離場等。然而,值得追問的是:原油市場供需矛盾短期內是否能化解?商品市場投機炒作風是否會戛然而止?高油價時代真的僅是曇花一現嗎?
首先,如果油價下跌是全球經濟衰退、需求下降引起的,那恐怕并不值得慶幸。目前看,雖然全球經濟面臨次貸影響持續、通脹形勢嚴峻等考驗,但增長基礎仍在。事實上,無論是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還是中國、俄羅斯等發展中國家近期都對明年經濟增速表達了相對樂觀的態度。
其次,從供需基本面看,國際原油供應偏緊,需求快速增加,供需平衡關系很脆弱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觀。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今年6月份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已達40萬桶。并且由于多年來投資開發不足,歐佩克目前有效剩余產能不足200萬桶,僅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七分之一。由于此前的低油價建立在“吃老本”基礎上,替代能源一時又難挑大梁,中長期內油價高位運行似難避免。
第三,舊有的全球能源協調機制屢屢失效,美歐主要需求方占據主動的格局已被打破,石油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今年以來,吉達會議等供需雙方的多次協調均不歡而散,各國進而自謀出路,全球聯手抑制油價上漲的能力進一步弱化。
把油價回落的希望寄托在美元走強上也未必實際。美元匯率如果反彈,以美元計價的油價通常會回落,石油市場投機資金也會減少。但在美國貿易逆差難以有效縮減、財政赤字繼續高企、利率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美元的結構性貶值趨勢似難改變。
此外,推動前期投機炒作的環境也未發生明顯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原油期貨價格暴漲是一種貨幣現象,原因在于美元泛濫。由于次貸危機后續影響仍難消弭,市場預期美聯儲即便年內加息,幅度也很有限。再加上股市、債市依然不穩,通脹壓力持續上升,因此很難說殺入石油期貨市場的投機資金不會卷土重來。再退一步說,究竟投機炒作對油價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各方見仁見智,眾說紛紜。
從歷史上看,隨著夏季用油高峰及冬季取暖油需求高峰的到來,以及大西洋颶風季節對墨西哥灣石油生產產生不利影響,一年中的油價高點往往在下半年出現。
考慮到上述情況,判斷油價出現拐點似顯輕率,而認為高油價很快會時過境遷、恢復“正常”更是一種僥幸心理。這種心理的存在,會弱化各國應對高油價的心理準備,掣肘相關政策調整和戰略安排。
高油價時代可能已經來臨,油價或難見70-80、甚至50-60美元低位。對中國而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理順資源價格機制、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度、制定應對高油價的長期戰略也許當成為一項要務。
于是,各種有關國際油價已出現拐點的論斷紛紛出爐,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美國投資人麥嘉華認為,經濟擴張周期已經結束,油價將回落至100美元左右。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主席哈利勒甚至預測,隨著美元匯率反彈,油價可能降至70-80美元區間。
歸納種種油價拐點論的依據,不外乎全球經濟減速甚至衰退導致需求下降、地緣政治緩和導致供應增加、美元升值、投機炒作資金離場等。然而,值得追問的是:原油市場供需矛盾短期內是否能化解?商品市場投機炒作風是否會戛然而止?高油價時代真的僅是曇花一現嗎?
首先,如果油價下跌是全球經濟衰退、需求下降引起的,那恐怕并不值得慶幸。目前看,雖然全球經濟面臨次貸影響持續、通脹形勢嚴峻等考驗,但增長基礎仍在。事實上,無論是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還是中國、俄羅斯等發展中國家近期都對明年經濟增速表達了相對樂觀的態度。
其次,從供需基本面看,國際原油供應偏緊,需求快速增加,供需平衡關系很脆弱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觀。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今年6月份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已達40萬桶。并且由于多年來投資開發不足,歐佩克目前有效剩余產能不足200萬桶,僅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七分之一。由于此前的低油價建立在“吃老本”基礎上,替代能源一時又難挑大梁,中長期內油價高位運行似難避免。
第三,舊有的全球能源協調機制屢屢失效,美歐主要需求方占據主動的格局已被打破,石油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今年以來,吉達會議等供需雙方的多次協調均不歡而散,各國進而自謀出路,全球聯手抑制油價上漲的能力進一步弱化。
把油價回落的希望寄托在美元走強上也未必實際。美元匯率如果反彈,以美元計價的油價通常會回落,石油市場投機資金也會減少。但在美國貿易逆差難以有效縮減、財政赤字繼續高企、利率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美元的結構性貶值趨勢似難改變。
此外,推動前期投機炒作的環境也未發生明顯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原油期貨價格暴漲是一種貨幣現象,原因在于美元泛濫。由于次貸危機后續影響仍難消弭,市場預期美聯儲即便年內加息,幅度也很有限。再加上股市、債市依然不穩,通脹壓力持續上升,因此很難說殺入石油期貨市場的投機資金不會卷土重來。再退一步說,究竟投機炒作對油價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各方見仁見智,眾說紛紜。
從歷史上看,隨著夏季用油高峰及冬季取暖油需求高峰的到來,以及大西洋颶風季節對墨西哥灣石油生產產生不利影響,一年中的油價高點往往在下半年出現。
考慮到上述情況,判斷油價出現拐點似顯輕率,而認為高油價很快會時過境遷、恢復“正常”更是一種僥幸心理。這種心理的存在,會弱化各國應對高油價的心理準備,掣肘相關政策調整和戰略安排。
高油價時代可能已經來臨,油價或難見70-80、甚至50-60美元低位。對中國而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理順資源價格機制、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度、制定應對高油價的長期戰略也許當成為一項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