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08年中國石油市場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就國際原油走勢、石油市場政策、民營地煉企業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其中成品油定價問題引起多方關注,與會各方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呼聲又起。
會上,專家分析認為,過去一個月內,國際原油價格從147美元/桶的高位上回落,最低曾觸及到111美元/桶附近,巨大的跌幅已經打破了中期上升走勢。本輪油價下挫與以往不同之處在于,其內在原因是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下降,尤其是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需求趨緩。但是受美元貶值、地緣戰爭和災害氣候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近期開始圍繞120美元/桶上下大幅震蕩。油價的短期和中期走勢并不明朗。如果進入四季度,國際油價依然保持在120美元/桶附近,或者出現盤整后走高的情況,屆時政府考慮加價的可能性加大。
專家表示,我國實際上在1998年和2001年實現了原油、成品油與國際市場的完全接軌。但是進入“十五”中后期,針對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政府綜合考慮國內市場供求以及社會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開始對價格實施控制,也就是說定價機制未能執行。經過今年6月20日的大幅上調零售價,國內成品油價格依然和國際價格有平均1000元/噸左右的差價。而去年年底至今,國內的通脹壓力較大。盡管從上半年的月均8%左右回落至目前6.3%的水平,出現了較好的勢頭。但是從絕對數字來看,通脹水平依然偏高。如果此時成品油價格完全與國際接軌,短期內沖擊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綜合考慮供求壓力的變化,下半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調整的可能性將更大。專家還表示,在改革的過程中,應落實綜合配套以及鼓勵采取創新機制解決問題。
國家能源局明確表示,我國能源價格改革的總方向是要按照市場規律與國際接軌,現正從政府控制價格體系逐漸向市場價格體系過渡,國內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將采取逐漸與國際接軌的辦法。
會上,專家分析認為,過去一個月內,國際原油價格從147美元/桶的高位上回落,最低曾觸及到111美元/桶附近,巨大的跌幅已經打破了中期上升走勢。本輪油價下挫與以往不同之處在于,其內在原因是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下降,尤其是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需求趨緩。但是受美元貶值、地緣戰爭和災害氣候影響,國際原油價格近期開始圍繞120美元/桶上下大幅震蕩。油價的短期和中期走勢并不明朗。如果進入四季度,國際油價依然保持在120美元/桶附近,或者出現盤整后走高的情況,屆時政府考慮加價的可能性加大。
專家表示,我國實際上在1998年和2001年實現了原油、成品油與國際市場的完全接軌。但是進入“十五”中后期,針對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政府綜合考慮國內市場供求以及社會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開始對價格實施控制,也就是說定價機制未能執行。經過今年6月20日的大幅上調零售價,國內成品油價格依然和國際價格有平均1000元/噸左右的差價。而去年年底至今,國內的通脹壓力較大。盡管從上半年的月均8%左右回落至目前6.3%的水平,出現了較好的勢頭。但是從絕對數字來看,通脹水平依然偏高。如果此時成品油價格完全與國際接軌,短期內沖擊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綜合考慮供求壓力的變化,下半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調整的可能性將更大。專家還表示,在改革的過程中,應落實綜合配套以及鼓勵采取創新機制解決問題。
國家能源局明確表示,我國能源價格改革的總方向是要按照市場規律與國際接軌,現正從政府控制價格體系逐漸向市場價格體系過渡,國內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將采取逐漸與國際接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