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機硅單體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及日本,全球前6家企業擁有81.2%的有機硅產能。隨著藍星集團并購法國羅地亞公司有機硅業務后,中國有機硅的產能將大幅提升,為55萬噸/年,將占世界總產能的21%。藍星集團將擁有42萬噸/年的產能,成為世界第三大有機硅單體生產商。由于有機硅單體和下游產品生產技術壟斷的原因,預計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有機硅單體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將繼續由幾大公司控制。
目前,整個行業的趨勢是有機硅單體是有機硅工業的基礎,而技術壁壘最高的有機硅下游產品則是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由于技術的差距導致下游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入壁壘大、產能擴張速度相對較慢,因此有機硅行業景氣周期比一般的行業長。
有機氟:向下游發展是主流
環境和氟石資源是有機氟化工發展的兩大瓶頸,因此擁有環境容量和氟石資源的公司才有做有機氟精細化工的基礎。占世界儲量三分之二的螢石資源是國內氟化工行業發展的優勢所在,世界有機氟產品生產有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有機氟化工包含有CFC(氯氟烴)及其替代品、氟聚合物、氟精細化工產品三大類,后兩者是有機氟深加工的方向。
中國政府決定從2007年7月1日起完全停止CFC的生產和使用,之前CFC生產將按計劃、按配額地進行削減。目前,國內CFC替代品領域的競爭加劇,主要產品價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為了規避產品風險,一些企業把有機氟化工產品鏈向深度延伸,生產附加值高的下游精細化工產品,如聚四氟乙烯、聚氟乙烯丙烯、氟橡膠、聚偏氟乙烯和全氟辛酸。
工程塑料:中國市場前景廣闊
工程塑料和通用塑料相比,在機械性能、耐熱性、耐久性、耐腐蝕性等方面能達到更高的要求,而且加工更為方便,可替代金屬等材料,因而在汽車、通訊設備、建筑材料、家用電器乃至航空航天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用途。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苯醚(PPE)和熱塑性聚酯樹脂(PBT)因應用廣泛、性能卓越,被合稱為五大工程塑料。
近年來,我國工程塑料領域通過引進技術取得一定突破,但高端產品和技術仍有空白。因此,我國工程塑料的需求大部分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近三年的進口量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聚碳酸酯、聚甲醛幾乎全部依靠進口,PBT一半以上依靠進口。
2005年,中國工程塑料的市場總需求量約108萬噸,到2010年總計將達到167萬噸。在過去六年里,隨著光盤、建材和包裝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 PC的需求增長率為27%,預計2006年的需求量為82萬噸。而國內因為技術壁壘,尚沒有生產裝置,需求量全部依賴進口。考慮到我國工程塑料的旺盛市場需求,國內外企業都開始計劃和建設工程塑料項目,誰能搶先將工程塑料在中國順利投產,誰就將搶先占據中國的廣闊市場。
新型炭材料:突破技術壁壘將獲大發展
新型炭材料是區別于傳統炭材料的一類炭材料的總稱,在整個材料學中具有特殊的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與普通炭材料相比,有獨特的結構、優異的性能及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領域,體現著材料設計概念的靈活運用,是目前炭材料行業研究和發展的前沿。新型炭材料的生產具有比較高的技術壁壘,產品對外依賴度較高、供不應求,因此國內擁有相關技術的生產企業將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市場看好以碳纖維、球狀活性炭、超級活性炭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炭材料。
碳纖維是炭材料的典型代表,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材料的更新換代有著重要意義,對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有重要的影響。在世界碳纖維行業隨著航空業的復蘇和新能源的興起而復蘇、國內碳纖維產能不足并長期依賴進口的情況下,隨著碳纖維原絲技術的突破,國內碳纖維行業將迎來飛速發展。目前,國內有少數公司經過自主開發創新,成功地生產出了高質量的PAN基碳纖維原絲,預計擺脫了國外原絲控制的中國碳纖維行業將迎來飛速的發展。
改性塑料:研發與專業服務為本
改性塑料是指通用塑料經過填充、共混、增強等方法加工,從而使它們具有阻燃、高抗沖等性能。目前,改性塑料已成為塑料工業持續發展的新增動力,被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電動工具、辦公器材、電子電器、玩具等行業。我國改性塑料行業目前約有200萬~300萬噸的年需求量,且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15%的增長速度。但改性塑料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只有研發能力突出,定位于專業服務的企業才能在改性塑料行業獲得一席之地,并得到持續發展。
MDI:市場走向供需平衡
隨著原油價格的波動和聚氨酯較快的增長速度,近兩年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聚氨酯原材料市場的明顯特點是供求關系緊張、供不應求、價格波動顯著。同時,由于我國巨大的市場容量和較快增長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全球MDI廠商在我國的新一輪投資熱潮。MDI產能在未來幾年的釋放已經不可避免,但需求也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這主要是由于建筑絕熱需求將會繼續增長。預計未來三年,MDI的供應與需求將逐漸走向平衡,到2008年國內需求量將達到75萬噸。
目前,整個行業的趨勢是有機硅單體是有機硅工業的基礎,而技術壁壘最高的有機硅下游產品則是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由于技術的差距導致下游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入壁壘大、產能擴張速度相對較慢,因此有機硅行業景氣周期比一般的行業長。
有機氟:向下游發展是主流
環境和氟石資源是有機氟化工發展的兩大瓶頸,因此擁有環境容量和氟石資源的公司才有做有機氟精細化工的基礎。占世界儲量三分之二的螢石資源是國內氟化工行業發展的優勢所在,世界有機氟產品生產有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有機氟化工包含有CFC(氯氟烴)及其替代品、氟聚合物、氟精細化工產品三大類,后兩者是有機氟深加工的方向。
中國政府決定從2007年7月1日起完全停止CFC的生產和使用,之前CFC生產將按計劃、按配額地進行削減。目前,國內CFC替代品領域的競爭加劇,主要產品價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為了規避產品風險,一些企業把有機氟化工產品鏈向深度延伸,生產附加值高的下游精細化工產品,如聚四氟乙烯、聚氟乙烯丙烯、氟橡膠、聚偏氟乙烯和全氟辛酸。
工程塑料:中國市場前景廣闊
工程塑料和通用塑料相比,在機械性能、耐熱性、耐久性、耐腐蝕性等方面能達到更高的要求,而且加工更為方便,可替代金屬等材料,因而在汽車、通訊設備、建筑材料、家用電器乃至航空航天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用途。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苯醚(PPE)和熱塑性聚酯樹脂(PBT)因應用廣泛、性能卓越,被合稱為五大工程塑料。
近年來,我國工程塑料領域通過引進技術取得一定突破,但高端產品和技術仍有空白。因此,我國工程塑料的需求大部分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近三年的進口量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聚碳酸酯、聚甲醛幾乎全部依靠進口,PBT一半以上依靠進口。
2005年,中國工程塑料的市場總需求量約108萬噸,到2010年總計將達到167萬噸。在過去六年里,隨著光盤、建材和包裝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 PC的需求增長率為27%,預計2006年的需求量為82萬噸。而國內因為技術壁壘,尚沒有生產裝置,需求量全部依賴進口。考慮到我國工程塑料的旺盛市場需求,國內外企業都開始計劃和建設工程塑料項目,誰能搶先將工程塑料在中國順利投產,誰就將搶先占據中國的廣闊市場。
新型炭材料:突破技術壁壘將獲大發展
新型炭材料是區別于傳統炭材料的一類炭材料的總稱,在整個材料學中具有特殊的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與普通炭材料相比,有獨特的結構、優異的性能及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領域,體現著材料設計概念的靈活運用,是目前炭材料行業研究和發展的前沿。新型炭材料的生產具有比較高的技術壁壘,產品對外依賴度較高、供不應求,因此國內擁有相關技術的生產企業將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市場看好以碳纖維、球狀活性炭、超級活性炭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炭材料。
碳纖維是炭材料的典型代表,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材料的更新換代有著重要意義,對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有重要的影響。在世界碳纖維行業隨著航空業的復蘇和新能源的興起而復蘇、國內碳纖維產能不足并長期依賴進口的情況下,隨著碳纖維原絲技術的突破,國內碳纖維行業將迎來飛速發展。目前,國內有少數公司經過自主開發創新,成功地生產出了高質量的PAN基碳纖維原絲,預計擺脫了國外原絲控制的中國碳纖維行業將迎來飛速的發展。
改性塑料:研發與專業服務為本
改性塑料是指通用塑料經過填充、共混、增強等方法加工,從而使它們具有阻燃、高抗沖等性能。目前,改性塑料已成為塑料工業持續發展的新增動力,被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電動工具、辦公器材、電子電器、玩具等行業。我國改性塑料行業目前約有200萬~300萬噸的年需求量,且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15%的增長速度。但改性塑料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只有研發能力突出,定位于專業服務的企業才能在改性塑料行業獲得一席之地,并得到持續發展。
MDI:市場走向供需平衡
隨著原油價格的波動和聚氨酯較快的增長速度,近兩年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聚氨酯原材料市場的明顯特點是供求關系緊張、供不應求、價格波動顯著。同時,由于我國巨大的市場容量和較快增長的市場需求,帶來了全球MDI廠商在我國的新一輪投資熱潮。MDI產能在未來幾年的釋放已經不可避免,但需求也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這主要是由于建筑絕熱需求將會繼續增長。預計未來三年,MDI的供應與需求將逐漸走向平衡,到2008年國內需求量將達到7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