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基礎化工,氯堿行業的生產在整個化工領域中為多類化工企業提供著生產原料。由于氯堿行業的生產工藝所致,使得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對于原料價格的變化非常敏感。產業格局如果發生變化,必將會產生新一輪的價格變化。
煤電價格的提高乃至目前個別地區的煤電告急更是對每個氯堿企業在源頭上產生重大影響。受國家相關政策的實施,面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技術改進,與大型的氯堿企業相比,小型企業面對技術和成本的壓力要更大。而大型的氯堿企業面對原料價格的上漲等因素也在進行著不同程度的限產或是提前進入設備檢修。
近日,有報道指出在我國中部地區煤炭行業也開始大步向煤化工領域進軍。多個煤炭企業的聚氯乙烯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對于煤炭企業來說可以算是另一條發展出路,畢竟煤炭企業也要面對生產過程中成本價格的壓力,產業鏈的完整優化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利用自身的煤炭資源來降低在煤化工方面的生產成本進而增加企業效益。但是,對于下游行業來說,可能就會成為一種壓力。煤電原油本就難以滿足化工領域上下游的生產需求,價格的升高使這些資源真正體現了其難以在短時間內再生的高價值。煤炭企業進駐化工領域必將使其角色發生轉換,即由單純為下游行業提供原料轉變成一部分原料為己自用。
例如2007年河南地區的非煤產業發展非常迅速,經營總額760億元,是2002年的6倍,平煤、永煤、焦煤、神火等企業非煤產值超過煤炭主業,煤化工、煤層氣、煤機制造、煤建材、煤電鋁五大產業發展迅速。這對于煤化工行業來說,利用自身資源發展氯堿化工生產必然在原料方面占據著一定優勢。而對于單獨的氯堿企業來說,在資源方面的競爭能力就會相對較弱。
對于這種變化趨勢,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一位專家也表示“今年原料的上漲已經嚴重影響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只要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在煤炭價格如此高位的情況下,應該研究如何保證資源性產品的有效利用,避免引起上下游環節上的惡性循環?!彪m然目前這種變化只是處于一種“趨勢狀態”,但是同樣值得業內人士予以關注。待到趨勢成為結果,新一輪的價格變化恐怕難以避免,對于變化過程中所會產生的一些問題解決起來的難度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