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春秋,中俄雙方終于用耐心和博弈換來了能源外交史上的里程碑。
2月17日,歷經3輪4個月中俄“貸款換石油”談判終于以6%的貸款利率達成協議。
同時,中石油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到中國邊境的管道設計、建設和運營協議,并與俄石油和俄管運公司分別簽署了開展從2011年開始每年向中國輸送1500噸原油的貿易協議。
18日,記者從中石油內部獲悉,中石油管道局在內部會議上已表示要提速中俄原油管道中國段的工程進程。
提速“漠—大”線
“漠—大線項目部已經在開展控制性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談判前,管道局已經意識到談判將要結束,幾天前,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一要加速控制性工程的進程,二要著手準備常規管線的鋪設工作?!敝惺鸵晃粌炔咳耸繉Ρ緢笸嘎丁?/FONT>
控制性工程指穿越隧道、涵洞等施工難度較大的節點工程。
漠—大線即漠河—大慶線,是中俄石油管線的中國段。中俄石油管線被分為從泰舍特至斯科沃羅季諾的遠東石油管線、斯科沃羅季諾至漠河的邊境管線以及中國段三個部分。
遠東石油管線于2006年4月就已開始修建,記者從參與該管線修建的中石油人士獲悉,中石油管道局二公司、三公司、四公司參與了其中170公里的修建工作,歷時一年半。
漠—大線部分,中石油于去年就成立了項目部,“前期的可研、初步設計方案已經完成,包括施工難點技術方案、具體工作安排在內的施工設計還在進行過程中,而邊境部分的管道設計、包括出資情況還有待中俄雙方商定”。上述人士對本報稱。
事實上,中石油對管道俄油的接收早已著手準備。
去年9月就有天津市官員透露,中石油和俄羅斯方面已就在天津臨港工業區合作發展一個煉油能力達1500萬噸的煉油項目,專門用于俄油煉化。
其實,這一項目發端于3年前。2006年3月,中石油就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訂了《關于中國、俄羅斯成立合資企業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則協議》。該協議包括建立在華、在俄兩個企業。在俄企業勘探、開采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在華企業煉制俄油。
同年,在俄企業就已開始運行,但在華企業一直低調潛行。據中石油內部人士稱,為實施該項目而成立的合資企業中俄東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負責煉廠的前期工作,建設工作還未開展。
而今,這一項目變得更為清晰。2月5日,在國家能源局成立以來召開的首次會議上,國家能源局中俄煉油項目列入未來三年的油氣行業規劃。規劃稱:積極推進委內瑞拉、卡塔爾、俄羅斯等國企業提供原油資源在我國合資建設的大型煉油項目。
但俄油什么時候能夠運往中俄天津煉廠,現在還是未知數。
18日,中石油集團宣傳人士對記者稱,管道俄油會在大慶煉制。
這也是多數業內人士的判斷,這一判斷的根據不僅是大慶是中俄石油管線的終點,而且東北地區主要供油油田大慶油田在連續近30年穩產5000萬噸之后,近年來已將年產量調至4000萬噸。
大國能源戰略
相比14年的等待,此輪談判的波折以及俄油的去路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1996年,俄羅斯時任總統葉利欽訪華,中俄雙方正式簽署《中俄共同開展能源領域合作的政府間協定》,拉開了兩國在能源領域合作的序幕。建設兩國石油管道的計劃早在那時就已經由俄方提出。
“由于上世紀中國方面不夠重視,此后俄羅斯方面不斷反復以及日本的插手,中俄原油管道近10年來僅‘差一步’”,專注能源政治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薛力博士對記者說,“但從全球角度看,俄羅斯石油對于中國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FONT>
薛力分析,俄羅斯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是中國的鄰國,可以通過成本較低的管道運輸,與其簽訂長期的貿易協議有利于降低中國對阿拉伯地區石油的依賴。
截止到2008年,俄羅斯原油產量已連續4年超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一。但對于中國這個與其毗鄰的全球最重要的石油新興市場,俄羅斯僅出口其2%的石油。據中俄雙方的官方數據,俄羅斯2008年生產原油4.9億噸,而同年俄羅斯僅向華輸出石油1164萬噸。
俄羅斯是一塊硬骨頭,這是薛力的評價。
中石油對此認識更為深刻。中國首條陸路跨國石油管線,年輸油能力達2000萬噸的中哈石油管線中哈雙方提出計劃時比中俄管線晚1年,但談判卻早在5年前就結束,如今中國西部的獨山子、蘭州等煉油廠已經用上了哈薩克斯坦的管道油。
中石油一位高層人士對本報透露,與哈薩克斯坦談判一方面是中國石油需求迅速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在向俄羅斯方面施壓希望盡早促成中俄管線的開工。
大國之間的能源博弈不可避免。
而此次中俄談判塵埃落定也恰在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中東之行之后。來自俄羅斯的消息稱,中方國家領導此次中東之行對雙方的談判起了“催化”作用。俄羅斯《生意人報》發表評論指出,胡主席的中東之行,讓俄羅斯的能源巨頭在談判桌上“再也坐不住了”。
至此,中國的四大進口原油戰略通道僅余西南一個懸念。
中石油機關報中國石油報,16日刊發的《我國2009年至2011年石油天然氣行業發展規劃解析》指出,未來3年,我國油氣行業將加快建設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進口油氣戰略通道。重點建設西北中哈二期、西南中緬、東北漠河-大慶、海上日照-儀征等原油管道。
緬甸通道計劃、從中國云南的昆明,經過瑞麗、緬甸的曼德勒直至緬甸實兌港。這樣,來自中東或者非洲的石油,將從緬甸實兌港上岸,通過輸油管線直達云南。與通過馬六甲海峽運抵湛江和寧波的“太平洋線路”相比,這條“印度洋線路”要近1200多公里。
記者就中緬管線采訪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劃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該管線現在還沒有實質進展,而且由于一些政治原因,少談為好。
此外,學者還認為中國還應開發發達國家的原油資源。薛力對本報分析,加拿大是唯一個將石油資源大量出口的發達國家,其油砂資源豐富,出于戰略考慮,國家應積極支持三大石油企業參與加拿大石油勘探開發。
能源外交千頭萬緒。中俄能源合作也僅是一個開始。
2006年3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中石油簽署的《關于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預計于2008年動工的西線工程將在2011年建成,年輸氣300億立方米。
但該管線遲遲沒有動工,在中石油內部諱莫如深,俄羅斯方面也未將其列入未來5年的管線規劃。
然而此事再次面臨轉機。
據報道,就在17日中俄雙方談判當日,俄羅斯國家高層領導人還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必須加緊就可能向中國供應俄羅斯天然氣的問題進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