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度深陷困境的山東21家地煉企業,正在謀劃組建山東省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山東省經貿委技術改造處官員3月16日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透露,這個龐大的整合計劃“目前正處于征求各部門意見階段”。
這一整合計劃源于山東省經貿委剛剛發布的《山東省煉化工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稱,山東“將以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為載體,整合省內地方煉油企業”,以集中資源,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據了解,一旦“大煉化”宏圖實現,山東省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將成為當地產能最大的煉油商,超過目前中石化在山東的規模。
“大煉化”宏圖
“《意見》是由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草擬的。在程序上,還要經過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才能最終確定。”山東省經貿委技術改造處官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因為《意見》中涉及一些政策、企業重組聯合方面的問題。”
據《意見》介紹,自2000年國家清理整頓地煉行業后,山東省經清理整頓保留的地方煉油企業共有21家。截至2008年底全行業就業職工3萬多人,總資產約400億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高達4500萬噸/年。
相較之下,中國最大煉油商——中石化在山東的三大煉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尚不足3000萬噸/年。
雖然坐擁巨大產能,但是因為無法獲得最為核心的油源和缺少銷售終端,地方煉油企業一直處于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開工率已經一降再降。據中國化工網的監測數據顯示,進入3月中旬,山東地煉的開工率已經降至15%以下的歷史低點。
“其實,早在1999年時,山東就有‘大煉化’的設想,省里想成立一個公司,但最后因各種原因,這個平臺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月16日,一位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只是企業每年拿幾萬塊錢,給一個理事單位的名頭,沒有實際的經營管理行為?!?/FONT>
該人士所指,即是《意見》中提到的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當初,這家公司就是由21家保留下來的地煉企業自愿參股組建而成。公司職能主要是加強橫向聯合,提高地方煉油行業的經濟效益和整體實力。
上述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表示,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實際上就是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此前也一直扮演著山東地煉企業利益代言人的角色。
該人士表示,如果不進行實質性的重組整合,以山東地煉企業之間的這種松散關系,像油源、銷售渠道這樣的重大問題,根本不可能得到徹底解決。
對于《意見》中提出的“大煉化”構想,記者采訪到數家山東地煉高層均表示有所期待?!皢为氁患移髽I,勢單力薄,聲音比較弱,成立一家集團,便于與政府部門溝通,企業的訴求可以更容易表達?!?月16日,山東金誠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竟平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終極拯救
產業鏈先天不足,長期在夾縫中求生的地煉企業,其痛苦的經歷,往往跟油源和銷售渠道有關。
目前尚停留在紙面上的山東“大煉化”夢想,能否成為對21家山東地煉的終極拯救,關鍵還要看對這兩大瓶頸的解決。能否在油源上打開缺口,獲得國家政策支持,以及能否強有力地控制地煉的銷售渠道,成為重要的參考點。
長期以來,地方煉油企業沒有加工進口原油的資格,現行政策不允許地煉企業加工進口原油;而國產原油配置計劃每年僅170萬噸,無法匹配如今4500萬噸的產能。
在無法獲得足夠原油來進行加工的背景之下,地煉的找油目光不得不投向燃料油。由于此前國際油價一直處于上行通道,加工燃料油有利可圖,受到鼓勵的地煉企業迅速的擴大了產能。
至此,已經欲罷不能,燃料油早已成為地煉企業生產的原料生命線。
當初選擇燃料油加工成品油這一模式,也是被迫無奈,而“費改稅”后,燃油稅的大幅增加,使這一生產經營模式面臨著迅速瓦解的命運。
按最新稅改政策,燃料油的消費稅與柴油相同,即從2009年1月1日起,稅率從每升0.1元大幅提高到每升0.8元。
據此計算,每噸燃料油消費稅為811.6元,較未調整前的101.45元/噸,猛增了710.15元/噸;考慮到消費稅部分仍要征收增值稅,因此每噸燃料油實際增加成本高達830元左右。
“這直接導致,地煉無法與兩巨頭公平競爭?!?月13日,在中國化工網主辦的“第二屆山東地煉市場與發展峰會上”,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料負責人李新江對記者表示,“兩大集團加工的是原油,無此稅項?!?/FONT>
“以目前3000元/噸以上的燃料油價格,而柴油不到4000元/噸的出廠價,包含800多元的稅,怎么可能繼續煉下去?”山東省燃料油協會綜合辦朱主任對記者分析道。
巨額的虧損,終于讓企業意識到依靠加工燃料油來生產的模式將難以為繼。
原本暢通的道路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下被堵死了,地煉們只能再次冀望獲得原油。由于國際油價低價徘徊,地煉企業對于進口原油早已垂涎已久。
對于這一核心問題,《意見》也明確表示,要積極爭取國家增加原油計劃指標,放開地煉加工進口原油的限制,并爭取1000萬噸/年原油非國有貿易進口資質。
“只要有油源,企業就有動力參股。”前述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可以借鑒陜西延長石油的方式,將山東地煉整合成一家,統一采購和銷售平臺?!?/FONT>
據介紹,山東的煉油市場與全國其他地區不同的是,地煉的生產能力高達4500萬噸,超過中石化系統在山東的所有煉廠,但是中石化擁有自己的終端,地煉企業通常只能批發給民營油商。面臨強大的競爭,使中石化在本地批發價的制定上,不得不有所顧忌。
“大家最為關注油源,但這只是問題的一部分?!痹撊耸繉τ浾哒f,“企業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要有盈利,都會開足馬力生產,因此導致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進而陷入虧損減產的怪圈?!?/FONT>
整合路線圖
此次山東地煉企業的整合,似乎跟目前國家倡導的“上大壓小”政策存在一定意義上的吻合。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09年即將投產的煉化項目產能高達3000萬噸以上,全部是大型煉廠。
3月5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兩會”期間表示,隨著小型煉廠被市場所淘汰或為大煉油企業兼并,中國煉油產業將迎來整合。
對于地煉來說,“一種可能是隨著市場價格變化,無生存能力的將自生自滅?!睆垏鴮氄f道,還有一種可能是被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兼并。
對于未來的整合,有地煉企業表示有相當難度。因為經過多年的重組整合,目前的山東地煉企業產權關系復雜,很多已經加入了央企集團。
截至2008年,中國化工集團在山東整體收購、重組或控股的有濟南石化集團、濟南長城煉油廠、正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華星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山東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青島安邦石化等6家地方煉化企業,中海油重組了山東中海石化有限公司,目前山東純地方煉化企業還有13家。
在《意見》出臺之后,誰將成為最后的整合者,勢必還有一番較量。是當地控制的山東省石油化工集團,還是另有央企巨頭,遂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全國“兩會”間隙,山東省省長姜大明亦表示,鼓勵山東地煉與國有大型公司進行合作聯合,“與國有大型公司合作聯合將有利于小型煉廠獲得原油和成品油銷售渠道?!?/FONT>
“目前在地煉的整合方面,中海油走得比較遠,它整合的企業都是絕對控股的。”前述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表示,“但是,山東地煉最理想的整合方,還是中石化,因為中石化產業鏈最完整。目前煉油已經顯現出產能過剩,中石化方面興趣不大,但是它又不想看到強有力的整合者介入。”
此前,中海油在山東的橋頭堡已經鎖定東營,2008年9月上旬,中海油在取得山東?;瘓F的控制權之后,又重組了東營地煉企業——山東中海石化有限公司,加之此前已經投資的中海瀝青,已經形成中海油系。
而中國化工集團雖然不掌握油源,但是旗下六家山東地煉企業也已經開始聯合,目標就是統一采購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