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對記者表示,從各地反映的情況看,對這次化肥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大家普遍認為時機把握較好,相關配套措施比較完善,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農民等各個方面都持支持和肯定態度。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化肥價格放開后,化肥市場生產供應和銷售情況正常,價格保持基本平穩,沒有出現大的起伏。
從市場反應看,隨著春耕備肥、用肥的全面展開,化肥銷量明顯增加,其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尿素從1月份的 1680元/噸,試探著躥升至1800元/噸左右,直至現在已接近2000元/噸。復合肥市場在經歷了去年價格的大起大落之后,2009年初春終于重拾信心。從各省情況看,化肥供求總量平衡,結構也基本合理,儲備充足,不會出現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
河北省定興縣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年吞吐量在百萬噸以上的農資公司。據該公司總經理丁金良介紹,去年同期二銨的批發價為3600元/噸,今年為2500元/噸。復合肥較去年同期相比,大約下調1000元/噸。尿素價格略有上漲,去年批發價為1650元/噸,今年為2000元/噸。化肥價格從年初的谷底已經開始回升了,這是國家政策和市場拉動的共同結果。
中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化肥市場價格放開,企業反倒會認真研究市場,不會將價格漲到不合理的地步。因為如果價格上漲過快而農產品收購價格又無法大幅提高,很容易傷害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反過來會影響到化肥市場。“對于價格,企業十分謹慎。畢竟化肥行業競爭激烈,如果市場不買賬,價格放得再開,企業也不敢漲。”
據銀河證券的一項調查顯示,此次化肥體制改革的影響是長遠的。一是今后行業的周期性將會明顯削弱。在產品價格管制的條件下,其行業毛利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波動也在大幅變動。但如果放開價格管制,產品價格會隨著生產成本變化而相應調整,其行業毛利將相對穩定。二是化肥價格將相對穩定。由于同時實行化肥直補農民的政策,政府將不再因為擔心化肥價格上漲對農民收入的影響而管制化肥價格。三是原有優惠政策繼續執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成本高壓。
企業重拾信心
從宏觀上講,我國氮肥、磷肥等主要品種均供大于求。以尿素為例,據統計,截至 2008年底,全國尿素產能已達5900萬噸。2008年尿素總需求量為5200萬噸左右,市場過剩700萬噸左右。2009年全國新增產能約為430萬噸,總產能將達到6300萬噸,工農業用肥的總和5200萬~5300萬噸,產能過剩超過1000萬噸。
供大于求的形勢曾使化肥生產企業士氣低落,但化肥價格市場化改革后,企業又重新找到了信心。
石家莊雙聯復合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永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去年上半年化肥原材料價格暴漲、下半年化肥價格下降較多,一些化肥生產企業出現停產、減產、轉產現象,給化肥市場供應帶來了一定影響。而化肥新政給了生產廠家一個喘息的機會,使企業能夠保本或獲得微利。目前該公司兩條新生產線正在試運轉,所有裝置都開足馬力生產,今年復合肥產量能達到100萬噸。公司還要開展助農興糧掛牌服務活動,抓種糧大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的發展,組織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大力推廣測土施肥技術。
無錫保利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群偉表示,過去企業只需要生產產品,把產品賣到終端或貼牌給別人就行了,不注重對品牌的投入和管理。今后,公司要從簡單賣產品向經營品牌、從追求市場占有率向追求利潤及聯盟合作轉變。要把品牌建設放到第一位。
山東明水大化集團則把關注點放在開發新產品上。去年該企業與加拿大漢楓緩釋肥料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投資建設10萬噸/年硫包衣項目。今年又與北京中農瑞利源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尿素升級技術合作,在尿素生產中加入瑞利源金屬蛋白酶生產多肽尿素,以提高氮肥附加值。
關注新老問題
曹長慶表示,化肥價格放開后,生產和消費的矛盾,特別是資源省市和消費省市、產地和銷地之間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改革后化肥的生產、流通、消費,以及調控中是否還存在問題,也需要有一段時間檢驗。在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運作的情況下,是否會再出現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關注。因此,現在還不能說改革就完全成功了,還要冷靜觀察。化肥價格的穩定,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供應能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扶持生產是調控的重點。同時,也要切實加強對化肥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價格行為和市場行為的監管,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防止價格不合理上漲,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
東方證券一位分析師對記者說,當初的限價政策使一些化肥生產企業損失了利潤,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為了全局考慮,會在稅收的減免、信貸和土地以及水電等方面給予這類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使其有足夠的生存空間,所以事實上企業活得是很滋潤的。可是,隨著限價政策的逐步取消,相關的優惠政策逐步淡出,企業也就損失了一塊大的蛋糕。失去了安逸的生活后,企業只有慢慢適應市場環境,才能使短期的利好政策成為長遠發展的契機和動力,進而推動農業生產進入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階段。另一類在大中型企業夾縫中生存并發展起來,以科技為主導的研發型企業,原本就是面向農民的實際需要,以市場為主導,研發、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市場需要的化肥產品,并且能夠科學引導相關農資的發展方向,從而細分市場、填補市場空白的企業,自然也就能獲取超額的收益,成為改革的受益者。
高永新擔心的是老問題——運輸。現在的主要制約因素是鐵路運輸問題。因為東北市場比較好,所以企業都往東北發貨,僅雙聯公司每天就有2000多噸,一天需要40個車皮,但現在運出去的只有一半。企業的復合肥產量每天能爭取到20多個車皮,這是遠遠不夠的。
石家莊金石化肥有限責任公司銷售一部經理黃海認為,無論從經濟大環境,還是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來看, 2009年的化肥市場很可能出現產品過剩,部分地區供需矛盾比較突出。這勢必會對我國化肥市場的發展產生影響。可以預見,隨著市場化進程加快,今年以至未來幾年,我國將處于化肥產業的結構調整時期,新一輪的整合浪潮即將出現,整合強度將會高于以前的任何一個時期。從產品結構來看,測土配方、經濟合理施肥將成為趨勢。在新的競爭環境下,企業如何定好位,如何規劃好自己的發展前景,從而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